【特約記者王湘仁/新竹報導】8月暑氣未消的最後一週,在新竹市的金山面以及新竹縣橫山鄉的合興車站,分別舉辦了兩場全程使用客語的走讀,介紹當地的文史,吸引了許多在地的青年來參加認識自己的家鄉。「全客語走讀會不會太無情、有些人聽不懂怎麼辦?」友人的一句質疑,讓自稱「竹東閒人」的陳光斌舉辦全程使用母語客語的走讀活動就這麼推動了,還以無情為命名,自嘲一點也閒不下來。

走讀金山面無情客語場的參與人員在柯子湖溪旁大合照。竹東閒人提供

現年38歲的陳光斌,原本在中國深圳的玩具公司擔任國外業務,3年前因為孩子長大需要陪伴,所以回到家鄉竹東,因緣際會下,擔任當時準備參選立委、現任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的助理,負責活動企劃和拍攝影片,也因此累積了許多在地人脈,後來便與一群朋友在竹東設立了「東林鄰舍」地方創生工作站,投身社區營造的工作。

最初住在芎林的陳光斌,3歲的時候搬到竹東,儘管身為客家人,不過家中卻沒有說客語的習慣,當然更不會說客家話,他的成長環境只有在市場與內灣老街聽到客語。陳光斌回憶,小時候他到內灣老街,一位阿婆跟他講客,但實在聽不懂阿婆說了什麼,隔天到學校上學,他甚至開玩笑的說自己像去了一趟外國,可見他當時對客語是多麼的陌生。

在經營「東林鄰舍」時,他舉辦了30場的社區活動,訪問40位的長輩,接觸了很多在地的鄉親,因為長輩都是講客語,讓本來聽不懂客語的他,慢慢地能夠聽懂一些,同時點燃了他強烈想學習客語的動機。陳光斌開始在Youtube上面自學客語,每天早上聽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客語,客語聽力因此大幅提升。儘管至今客語仍沒辦法說得非常流暢,但現在做社區營造的夥伴裡也有好幾位堅持講客,讓他能夠練習聽力和口說。

本身是導覽老師的陳光斌(右),8月底開始舉辦數場無情客語走讀。竹東閒人提供

辦起全客語活動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老地名、植物、食物,以及在地歷史的客語詞彙,都是了解地方發展和文史非常重要的脈絡。」陳光斌說,兩個月前,他和新竹的文史工作者吳慶杰老師,在金山面米店聊到,「很好奇如果這些文史導覽都用客語來講會怎麼講?」長期推動地方文史工作的吳慶杰老師相當支持他的想法,因此在8月28日誕生了第一場全客語走讀。

「無情客語走讀」首場,由文史工作者吳慶杰老師帶領大家用客語走認識金山面與科學園區的故事、金山面公園與新科國中碰撞、柯子湖溪與親水公園、義勇忠祠和開山伯公的故事深深的吸引著參與者。

第二場走讀主題為「解密十分寮」,講師詹益承因論文研究新竹內山礦業發展的脈絡,加上在合興車站內擔任導覽員多年,所以分享了許多合興車站、九讚頭車站還有亞洲水泥的故事。

陳光斌說,這次的無情客語導覽活動收到的費用全數都是給講師,他自己沒有收費,希望幫助地方文史工作者,並培育新竹地區客語的導覽員,用客語來介紹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目前無情客語走讀將會舉辦竹東惠昌宮、竹北東海自行車輕鬆騎以及橫山田寮坑漫遊等等場次,讓所有對新竹在地文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不同的管道認識他的故鄉。

文史工作者吳慶杰老師帶領大家用客語走認識金山面與科學園區的故事。王湘仁攝

在「竹東閒人」臉書粉絲專頁上的自我介紹寫著「沒錢,但有閒」,接下來要再辦惠昌宮等地的走讀,其實一點也閒不下來。「做地方文史工作,能夠生存下來很重要。」陳光斌不諱言地說,他自己做文史工作做了一段時間,深知這份工作的薪水微薄,要讓自己溫飽不容易,時常必須要寫計畫、接政府的案子,也有很多行政的作業。

陳光斌說,有一個名詞叫做「半農半X」,X可填入各種工作,他自己在做一個嘗試,是否能夠做到「半文史半X」,因為文史有很多可能,例如說帶導覽、辦活動等。但他認為:「活動一定要有趣,讓大家覺得值得,這樣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來參加,才會有更多人能認識到母語及家鄉的文化。」

陳光斌認為,無情客語走讀不僅是文史活動,也是一場實驗,未來希望能夠辦全天或是跨夜的導覽活動,再擴及桃竹苗客家庄,甚至到台北,畢竟有好幾位「竹東閒人」都在台北工作,希望能藉由這些返鄉創意,讓活動有更多變化而持續地舉辦下去。

導覽老師詹益承為大家用客語解說十份寮的地名由來。王湘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