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客新聞》與《MyGoPen》合作反詐騙,將提供「事實查核」、「詐騙破解」等相關新聞訊息,本篇文章由《MyGoPen》提供,若疑似遭到詐騙,仍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你可以先知道:

網傳影片說法與實際資安環境不符,並非台灣真實發生的詐騙手法。

最近網傳一段影片指出「借熱點竟差點被詐騙,銀行、LINE、身分證資料全外洩」,讓民眾以為只要「借個熱點」就可能導致帳戶被駭、錢財被轉光。經資安專家檢視,網傳說法與實際的資訊安全流程、驗證機制不符,更指出這是「內容農場式的假劇本」。警方也提醒,在台灣的實際環境下並不會如此。面對不明的情境型詐騙訊息,應避免轉傳或散佈。雖出於警覺善意,但不實案例可能導致社會恐慌,也會模糊對實際詐騙風險的認知。

手機借熱點的新型詐騙?被盜光帳戶?

原始謠傳版本:

詐騙手法又更新了
使用手機熱點分享,大家要小心千萬不要借陌生人熱的小心被詐騙

主要在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這樣類似腳本的影片:

傳言影片怎麼說?

影片中,一位網友描述在銀行門口遇到一名女子請求借用熱點,並藉故要求點擊驗證彈窗、同步裝置。該網友驚覺有異,立刻關閉熱點,事後查資料才得知這是最新詐騙手法,內容稱一旦點擊了驗證視窗,帳戶就可能被盜取,LINE、網銀等都會被綁走。

查證解釋:

這是台灣常見的詐騙手法嗎?

關於影片中的詐騙情境說法,MyGoPen 實際詢問台灣數位安全發展協會理事長 劉彥伯,劉彥伯說明,從影片內容來看,描述的場景與說法多為誇大且與實際資訊安全流程不符,例如銀行與支付工具並不會只透過一個彈窗驗證就授權他人登入,通常都具備多重驗證機制。


分享熱點本身並不會導致帳戶遭駭,除非使用者被進一步引導開啟可疑網站、下載惡意程式
,否則單純連線是無法被攻擊的。

另外關於台灣是否有這樣的狀況,MyGoPen 實際詢問刑事警察局,刑事警察局預防科科長 林書立 也指出,這段影片內容極有可能是從抖音上流傳來的假劇本,套用其他國家的案例博取流量,在我國的實際環境下,不可能僅憑一個熱點分享就被綁定第三方支付

雖然認證碼(OTP)的確不能隨便提供,但那是基於你已經提供個資、並被詐騙引導配合輸入後才會造成風險,與影片描述的狀況明顯不同。

MyGoPen 過去做過情境型詐騙影片的相關查核報告以及無具體案例的不實影片,網傳影片並非真實發生的詐騙手法。影片營造強烈情緒,藉由「幫人一個小忙就被害」的劇情吸引觀看與轉傳,但實際上這類「借熱點就被盜帳號」的說法,並不符合台灣現行網路安全機制與實際的操作狀況。

詐騙手法日益進化,但有些劇本看似真實,其實是假消息包裝的不實資訊。別讓虛構影片影響你的判斷,轉傳反而造成更多恐慌與誤解。不確定是否為詐騙時,請立即停下操作,尋求專業協助。如遇可疑狀況,請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或詢問警方。

專家諮詢:

台灣數位安全發展協會理事長 – 劉彥伯
刑事局預防科科長 – 林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