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宋佩遙/新竹報導】新竹市的東門市場,近10年在市場攤商與青創團體努力下,逐漸成為舊城區的文創地標。不過攤商卻反映,東門市場近幾年幾乎是「永無止盡的在施工」,噪音、粉塵以及廢棄物已經對日常營業造成困擾,但這些改善工程,卻不見攤商關注的環境衛生、通風與電梯安全,希望市府可以注意到進駐攤位的需求,把資源投入到真正需要改善的刀口上。
《客新聞》在藝術家Candy Bird的塗鴉創作,遭到市場改造工程破壞後,走訪東門市場三樓青創基地,市場三樓平日午後營業的攤商寥寥無幾,走道肉眼可見的粉塵飄散在空中,再加上不定時的工程噪音,甚至整個市場四部電梯有兩部損壞,讓人實在無法久留。
過程中還發現,部分三樓的廢棄物被堆棄在市場一樓新整建的廁所旁,諷刺的是,一旁的磚牆上還貼著一張任意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刑責標語。


施工粉塵噪音 影響店家生意
施工現場旁的咖啡店老闆阿瑋觀察,近年市場整修工程配套措施似乎未做足,例如此次改善工程,一開始廠商施作的範圍離店面較遠,也有完整覆蓋,影響較小,近期施工位置離他的店面越來越接近,覆蓋工作就沒有做確實,噪音與粉塵問題已經影響到他的店面與生意。
阿瑋直言,大家理解市府可能因為預算有限,各種工程無法一次到位,但比起改善地面工程,店家們反而比較在意市場的隔熱通風。原本還期待市府此次會針對通風問題改善,無奈希望落空,盼市府相關單位未來可以重視攤商的意見。
同樣位在三樓的知名甜點店老闆,受訪時同樣表示,每當假日來訪的人潮較多時,客人都會在市場三樓的走廊等待,有時工班會在假日動工,產生的粉塵造成等待的顧客困擾,客人造訪的意願因此大幅降低。
新竹市舊城區的東門市場,前身是日本時代的傳統市集,現今的市場建築則是1977年改建,成為當時新竹市第一個擁有手扶梯的公有市場。不過近年隨著傳統市場沒落,東門市場空間逐漸閒置荒廢,直到2017年,市政府著手把市場三樓改造成青年創業基地,新進駐的美食、文創攤商與不定期舉辦藝文活動,讓東門市場逐漸成為吸引年輕人到訪新竹市的景點之一。


攤商感嘆:改善工程未在刀口
「真的是永無止盡的施工。」金曲歌手黃子軒今年3月才在東門市場及鄰近的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或者新州屋舉辦「舊城派對」,邀請12組音樂人輪番演出,希望用音樂讓大眾能認識客家、認識新竹市。黃子軒在市場三樓走廊轉角經營錄音空間「東門Rec&Live」,他在東門市場製作的廣播節目《作客REC&LiVE》,更在2023年廣播金鐘獲得「類型音樂節目獎」肯定。
黃子軒受訪時指出,他進駐東門市場5年來,至少有3年的時間,市場持續都有各種改善工程。這些工程的立意都非常良善,大家樂見市府願意著手改善市場問題,但因為監工與溝通工作沒做好,最終受害的都是店家,如同此次Candy Bird畫作就因此遭到毀損。
「我們都希望東門市場越來越好,但每次都覺得非常挫折,」黃子軒無奈地說,青創基地的店家多次與管理單位反映,希望施工時間能避開假日,因為假日是市場人潮最多的時間,一施工就會影響來客訪問的意願,但假日還是會看到工班到場趕工。今年3月舉辦舊城派對,還特別拜託工班,一直到活動當下都膽戰心驚,就怕工班假日還是跑來工作。
黃子軒認為,外地人可能久久才來東門市場一次,但每次造訪就會看到大範圍的封鎖線與鷹架,他開玩笑的形容「就像是命案現場」,真的很難向遠道而來的朋友交代。



黃子軒透露,甚至原本沒漏水的工作室,還曾經因為市府主動進行防水改善工程,卻因為工程沒到位,反而開始漏水,百萬錄音器材差點泡水。加上這幾年與市場管理單位溝通過程令他非常灰心,讓他開始思考是否要把錄音室搬離東門市場。
他認為,三樓青創基地的各店家,最希望市府能著手改善市場整體的環境衛生、空氣通風以及治安死角的問題,甚至整個市場內部的四部電梯,竟然僅有兩台不能搭,電扶梯又因施工與安全被封住,對於攤商與顧客都相當不方便。
市府:調整工時、強化防塵降噪
針對東門市場青創基地的攤商意見,《客新聞》詢問新竹市政府產業發展處(產發處),產發處表示,市府重視在地店家營運權益,東門市場近年整建工程涵蓋地下室、天井及三樓區域,希望改善設施老舊,提升市場整體環境品質。市府也在此次三樓改造工程施工前,舉辦攤商說明會,說明施工內容與時程,並蒐集意見以利後續規劃。
產發處說明,多數工項已盡量避開假日及尖峰時段施作,惟部分作業因工期壓力,確有短暫於假日進場情形。市府已要求廠商加強與店家協調,適度調整工時並強化防塵降噪措施,儘量降低營業影響。
店家反映之治安死角、環境衛生與電梯老舊問題,市府均已納入改善規劃。電梯部分已編列經費,預計今年度辦理更新,現正進行工程設計作業中,後續將儘速發包施工。環境與治安維護方面,將強化與警察單位及清潔團隊合作,加強日常巡查與清潔作業,確保市場空間的安全與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