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邁入第三十年的美濃黃蝶祭,今年以「黃蝶三十・立」為主題,不僅象徵在農村扎根、立足,更蘊含「力」之意,寓意培力社區、培育後生,共同思索農村未來。各項活動串連,喚醒社會大眾對農村、環境及生態的關注。
美濃黃蝶祭發源於1995年反水庫運動,由美濃愛鄉協進會與八色鳥協會攜手推動,展現人類守護自然、復育生態的決心。三十年來,黃蝶祭已不只是地方活動,更成為台灣里山生活運動的象徵與自然公園願景的實踐場域。
黃蝶祭系列活動從本月(6月)底起陸續展開,首先於6月28日至29日舉行志工培訓營,招募旗美地區國高中、大專青年及社區志工參與,強調「回到自然、歸回社區」精神,透過培訓課程深化對環境的理解與社區連結。
接續於7月2日至6日的群眾藝術工作坊,以「黃蝶祭三十年」為主題,邀集社區居民與藝術工作者共同創作,從故事、詩文、繪畫到蠟染工藝,回顧反水庫歷史與農村水資源議題,為黃蝶祭增添藝術亮點。

7月12日至13日登場的「立地」系列活動,將場域延伸至黃蝶翠谷與雙溪熱帶樹木園,邀請民眾參與「趴溪看魚」、「蝙蝠洞體驗」、「野花草觀察」、「木工與植物雷雕創作」等豐富多元的生態體驗,從山林到溪谷,以感官探索自然,以行動守護生態。在7月12日上午舉行的「祭蝶儀式」,更結合客家八音、詩文朗誦與舞蹈劇場,重現對天地、自然的敬意,透過朗誦鍾鐵民客語詩作〈揚葉仔飛歸來〉及〈黃蝶翠谷生態公約〉,彰顯文化與生態的交融。
7月13日下午,黃蝶祭特別於鍾理和紀念館舉辦「大地書房音樂會」,適逢鍾理和110歲冥誕,邀請生祥樂隊、戴曉君、王宏滕、王信允及廣西壯族歌手岜農等多組音樂人,以音樂向這位關懷土地與人民的作家致敬。音樂會採自由定價方式,期盼讓更多人親近文學與音樂,共同感受土地的溫度。
同期間舉辦的生態綠市集,秉持無痕山林原則,市集攤商強調減塑理念與環境友善,例如以社區餐盤租借、自然食器取代一次性餐具。市集匯聚地方特色攤位,從手工果醬、在地農產到工藝作品,讓參與者在母樹林間的微風與溪水聲中,體驗南方夏日的療癒時光。

此外,今年黃蝶祭也預計於10月4日至11月30日在高雄市舉辦文件展,完整呈現三十年來黃蝶祭的歷程與里山運動的紮根成果。活動由美濃愛鄉協進會、高雄市八色鳥協會主辦,並獲客家委員會、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等單位支持,結合學校、社造團體與文化機構,共同編織出一場生態、文化與社區共榮的盛會。
三十年來,黃蝶祭提醒著大家守護自然、與土地共生的信念,始終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與行動。隨著黃蝶祭「三十而立」,這份對美濃土地的承諾與期待,正邁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