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洪藝晅/台北報導】客家委員會今天(18日)公布28萬份面額1000元的「客家幣」領取、使用機制,預計在7月1日開始登記,8月1日開放使用,使用期限到明年的6月30日。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表示,如今在客庄聽到客語的機會越來越少,客委會過去十多年推行客語認證、在客庄也有「亻厓講客」店家,希望用客家幣鼓勵大家「進到客庄、市場講客語,讓客庄活起來。」
古秀妃說,三、四十年前,在客庄講客語是很自然的事情,但過去十多年來,常常只剩下上台表演時會有人講客家話,現在去到客庄大部分都講華語,「我們希望讓語言是活的,希望客語可以進到市場裡,讓客庄活起來。」
「即便不會說客家話,也可以學一下,使用客家幣,跟店家熱絡起來。」古秀妃指出,客委會與各縣市政府過去十多年來,在全台推行「亻厓講客」貼紙張貼在可以講客語的店家、機構, 「貼了十多年,卻沒有一個機制讓客語流通使用。」他感謝銀行、金控公司的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幫忙,希望「用客家幣把「亻厓講客」串聯起來。」
古秀妃以他就讀大一的兒子為例,他兒子在「台南成功大學附近,發現一間麻油雞店家,只要說客家話就送一顆麻油煎蛋。」從中央、地方、民間,小至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客語推廣大使。這些店家的動作,比客家幣還要早,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文化的推手,令他非常感動。
古秀妃指出,目前全台70個客庄重點發展區,約有1千家合作店家可使用客家幣,未來還會陸續新增。
客委會今天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舉辦客家幣發表會,參與客家幣的17家金融、電子支付機構通通到齊,與客委會合作的數位發展部、中央銀行及全台70客庄的縣市代表也都出席,客委會與各縣市代表簽署「共下講客」宣言,繼續募集「亻厓講客」店家。
客家幣每份面額1000元,共28萬份,領用對象包括通過今年「114年度客語能力認證」、客語家庭成員及18歲至49歲青年,將透過TWQR(Taiwan QR Code共同支付標準)的QR Code交易發放。


其中,通過今年客語認證者、客語家庭成員,無須登記,自今年7月1日起就會陸續收到紙本客家幣的QR Code掛號信。
18至49歲青年,若要領用客家幣,必須在7月1日上午9點起至7月30日中午12點期間登記,登記的位置「配合客家幣的合作金融/電子支付機構數位錢包」。如果登記者超過25萬份,將透過抽籤,抽出身分證末幾碼數字。客委會為確保登記順暢,7月1日開始前5天將透過身分證末碼分流,7月1日開放身分證末碼0、1登記,7月2日開放身分證末碼2、3登記,以此類推。

數位發展部主任秘書胡貝蒂表示,發行數位券從登錄、金流的核准到身分勾稽,工程浩大,尤其有些客庄位處偏鄉,透過跨部會合作,數發部讓系統模組化,成為公共建設的一環,客家幣的發放機制,未來也可以適用其他金融票券發放。
負責「TWQR」機制的財金資訊公司董事長林國良,特別用客語表示,他的小孩聽得懂客語,但不太會說,連他自己都很久沒講客語,因此傳承客家文化有絕對的必要性,「能在這個記者會講客語、聽見客家話,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古秀妃表示,行政院非常支持客家幣的預算,「結合中央、地方與民間力量共同完成這樁美事,」客家幣是走到客家庄的商店裡的媒介,參與店家一定是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的「亻厓講客」店家,使用客語與客人溝通,用生活化的方式推廣客語,大家都是文化的推廣者,非常鼓勵大家申領客家幣、到客庄使用客家幣。
客委會表示,民眾領取客家幣數位券後,在全國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的客家幣合作「亻厓講客」店家消費,結帳時只要掃描店家TWQR後,輸入消費金額,即完成抵用,不限次數,用完為止。更多詳情請至客家幣官網或洽詢客家幣免付費客服電話0800-525-168(服務時段:每日09:00~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