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真一
小兒血液及癌瘤學醫師,服務於美國聖路易大學醫院及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2006年退休擔任名譽教授。關懷台灣歷史及客家文化,曾獲客家委員會「客家貢獻獎」。
上兩章討論寫客家台語的問題,說要多多嘗試多元化的不同方法,首先討論最多人寫的全漢字寫作。還討論對較生疏的漢字,加用注音/説明的增强方法,因爲作者選用的漢字,可能是取其音或取其意的「代用字」,也可能選用較古老,所謂的「漢字正字」,以及他們的自創字。讀者可能不知其字義或字音,所以也稍討論,為增强全漢字的效果,不少作者加上的注音及説明的方法。
前一篇討論台灣語言的羅馬拼音系統,提到自己多元化地嘗試寫客台語,用全漢字、全羅馬拼音字及漢羅並用體等。主要討論不用漢字的羅馬拼音字(白話字)外,稍提到注音符號,跟羅馬拼音字不一樣,不適用於當文字,連用來注音也不適當。
漢字與羅馬拼音字並用文體
最近有不少人,用漢字與羅馬拼音字並用,寫台灣語言。使用並用文體,有些人認爲可避免,平常生疏漢字的混亂,少用漢字的代用字、古文字、自創字等。報章如《自由時報》,雜誌如《台灣文學評論》或《台灣文藝》的評論或文學作品等,甚至大學的博士、碩士論文,用這種漢羅並用文體,寫正式的學術論文。
用全漢字及全羅馬拼音字,以及漢羅並用文體寫客台語,都是可行的方法,就像日文可用漢字及假名並用,日文的漢字越來越少。韓文更是,韓文本也是諺文跟漢字並用文體,韓文現在已可以不用漢字了。漢羅並用文體,應是一項很可行的選擇。用漢字時,一樣可附加羅馬拼音的注音及華語説明,來增强其可讀性。
諺文其他符號系統?
上述三種目前可行的客台語的寫法外,有人提出創造如韓國的諺文,或其他符號系統,來寫台灣語言?二十五年前,在客家雜誌108期(1999年六月出版),曾看到過羅昌順先生的一篇文章《客家母語推動面面觀》,說台灣語言用羅馬拼音字必失敗,只有走向諺文的方塊拼音字的說法。在台灣的報紙或雜誌也曾看到,台大外文系一位教授提出類似羅先生的説法,可是他們當年及二十幾年後,都沒有提出任何初步方案。
不過還是有其他人嘗試,在《台灣海外文藝》中,看到有位彭胡,以及《台灣文學評論》母語專欄,有位顏敏政先生發明用漢字偏旁或部首,加羅馬字當文字使用。譬如用亻、忄、扌等,加上用羅馬字母的音,這字讀右邊羅馬字的音,但用漢字邊或部首可減少猜測同音字的到底是什麼字義的字,若 「亻ngai」及「亻ngi」 就是客家話的「我」及「你」,那麽「忄siong = 想」,「扌da = 打」,自然容易瞭解。
郭敏俊先生很努力,看過他不少文章,還提出台語字母方案,請看其代表性文章的〈台語字母提案〉。文中有他提出的字母方案及從這字母寫的詩。作者很有才華,不過這些系統對我而言,有如天書且在天邊遠,可是以後有否可能繼續進展,我沒能力再討論。
網路上的客台語的漢羅並用文
漢羅並用體寫Holo台語,上面討論過,早已很平常,可是漢羅並用體寫的客台語仍少見。自己曾致力於用漢羅並用體寫客台語,還出版了《台語專刊》五年。以前刊登的網站,是很早期網站系統,公司早已倒閉,目前正安排,想再度登刊於網路上,希望可方便以後的討論。
用漢羅並用文體發表的客台語,一般而言較少看到。《客新聞》也很少看到討論羅馬拼音字,或刊登有羅馬拼音字在内的客台語文章。查看最近幾個月《客新聞》的寫客文專欄文章,沒看到有人用羅馬拼音字來寫客台語。
不過若上網搜尋,可找到不少,譬如《客語信望愛》網站,可看到不少客台語文章。2025年5月11日那天,上那網站,有轉載了客發中心紀錄片《落泥時》映後座談會,還有另三篇:來去美濃訪伯、2025苗栗客家文學特展、新書:鄭榮興《采茶歌隨八音來:鄭榮興的客家音樂戲曲傳承志》。網站可直接點看這些文章,都是以漢羅並用文寫客台語。
雖然這是跟宗教(基督教)有關機構的網站,但網站第一頁大多數跟宗教沒有關係。最多的是一般客家消息、客家作家文集、客家學術論壇。網站下半頁還有三篇李喬的小説翻譯為客台語文,客家詩選及其他如客語俗話等。點看各類文章,除了少數是羅馬拼音字跟漢字對照外,都是漢羅並用體寫的客台語文。
《客家學術論談》那部分,提到很多篇用漢羅並用體寫的不少文章,其羅馬拼音字,是用客話白話字系統。除了上述的〈比較兩種客語聖經譯本底背ke語音差異〉外,還有〈第一pái讀客語聖經〉,〈二十年來台灣「客家文學」之討論(1988-2008)〉,〈姜紹祖抗日歌再考訂—兼論日治初期台灣民眾ke歷史意識〉等,這些文章都是很有份量,作者或譯者,是劉敏貞及涂瑞儀兩位女史。

請多看及寫漢羅並用體的客台語文章
承蒙陳慕真教授,找到位鄭雅怡女史的文章,她是Holo人,是文字工作者及語言研究者,她用漢羅並用文體,寫客台語的文章,登載於《教會公報》的【公報廣場】,她用南四縣腔客語寫〈一个Holo人投入客話書寫ke歷程〉。一位Holo人用點心,就可用漢羅並用文體寫客台語。若到上述的《教會公報》的【公報廣場】網站,還可看到她的其他的客台語文。客家人應多努力來寫客台語,以自己的經驗,可從漢羅並用文體開始,是簡單實用的寫法,Holo人都可寫,客家人應更簡單。
這一章特別把用漢羅並用文體,寫的一些客台語文章提出來並提供網站,希望大家多多上網閲讀。拙文〈羅馬拼音字與台灣語文〉討論羅馬字拼音字在原住民語言及Holo台語中歷史悠久且相當普遍。可是不管全用羅馬拼音字或漢羅並用文體,有使用羅馬拼音字的客台語,就少多了。不過還是有些人提倡,所以特別介紹本刊讀者,希望有人願意嘗試,先多閲讀羅馬拼音字的客台語文,再進一步嘗試寫作。
自己雖然經常嘗試閲讀全羅馬拼音文章,不管是教會白話字或依據客家通用拼音的《小王子》等,主要因爲有漢字版左右對照,主要為學習閲讀羅馬字。可是若沒有漢字對照,對全羅馬拼音字文,還是有困難閲讀,更困難用全羅馬字來寫客台語。可是漢羅並用文體,好像問題就少多了。
其實必須一提,閲讀客台語的全漢字文章,常常也有困擾,拙文討論過,各不同的客家辭典,用的漢字相當不同。還沒有所謂「標準」客台語漢字,用的「代用漢字」以及各家「漢字正字」不但不盡相同,不少還用很不熟悉的漢字,客台語的漢字,目前還是很多不易看懂。
在網站上看到教育部的《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想該是以後有「標準」客台語漢字版本的初步,其第16頁的:(四)客家語拼音音節表——四縣腔(漢字部分屬參考性質);看其第一頁,全部75個漢字(有些重複)中,我不知道下列:「掗、閼、嗀、盦、 㕱、詏、螷、噼、抨、湢、撆、滮」這些字,到底是什麽意義,也不知如何發音,就是用我們被教導的「國語」,還是不知道這些字如何發音。
寫了三章,自已寫客台語的經驗,談嘗試用全漢字、羅馬拼音字以及漢羅並用文體的經驗,自己沒能力,只能下功夫多多嘗試,所以這三篇都是以 「嘗試」當主題。希望更多人願意多多嘗試寫客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