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老一輩重視香火傳嗣,若膝下無子,最常見女兒招贅,宗祧兩姓,出現雙姓堂,如「東海穎川堂」、「河南新安堂」,也常見人冠兩姓,但亦有女子命運多舛,因入贅夫婿早逝、罹難,不得不再贅、再嫁,所生兒子宗祧三姓,出現三姓仔、三姓堂。
雙姓、三姓堂在高屏六堆地區較易見,北部客庄亦有,南庄鄉已故鄉賢「吳袁曾鼎松」,生前被稱「三姓仔」,是因母親邱傳妹身負傳嗣三姓之責;頭屋鄉曲洞村亦有「三姓堂」,李鄒新妹亦身負傳嗣李、鄒、劉三姓香火重任。
據南庄鄉崇聖宮主任委員邱鎮森撰「員林村奇人奇姓—吳袁曾鼎松」,吳袁曾鼎松的祖父邱相連入贅竹東女子曾阿金,後移居南庄小南埔,生4男2女,全姓邱,囑么女邱傳妹傳承母親曾家香火,她先嫁袁嗣祥,袁嗣祥早逝,再招贅袁奕來,袁奕來亦逝,後再嫁吳成火,1905年終喜獲麟兒。
夫妻喜出望外冠三姓,取名「吳袁曾鼎松」,後再生次男、三男,分取名袁鼎財、袁曾開(冠袁曾兩姓),三兄弟也分負責吳姓、袁姓、曾姓三姓祖堂的祭祀,且各自繁衍子孫,瓜瓞綿延。
「隴范彭門千載盛,西陽城第萬年興」,頭屋鄉曲洞村「三姓堂」門聯融入李、鄒、劉三姓的「郡望」堂號,即隴西、范陽、彭城,它是客語詩人李源發的祖宅,傳承三姓香火的李鄒新妹,是他的曾祖母。
李源發說,他的高祖父李旺富娶劉氏只生一子,從公館獅毛坪鄒屋抱來童養媳鄒辛妹,還未圓房,兒子因原漢衝突罹難,只好將曾祖母準女兒般再入贅曾祖父劉阿金,生了4子,前3位分取名李長興、劉阿章、鄒阿讓,分傳嗣李、劉、鄒三姓香火,四子也姓鄒,惜英年早逝。
依招贅婚約「抽豬母稅」習俗,第一胎生男要跟母姓,以延續女方香火,第二胎生男才跟父姓。李鄒新妹傳襲三姓香火,除李家外,劉、鄒兩家子孫都祭掃劉家、鄒家祠堂、墓園;李鄒新妹也跟著劉阿金入祀劉屋祠堂。李源發的父親李火榮緬懷祖母歷經人生風霜,將祖宅命名三姓堂。
前立法院副院長饒穎奇家族移民花東多,他的叔公饒敏麟曾任台電鳳林管理處經理,入贅前苗栗縣長林為恭的堂妹林幸妹為夫,依「抽豬母稅」長子跟母姓,取名「林望饒」,二子饒維輝、三子饒維昌才隨父姓。
瑞穗溫泉飯店老闆張東峻是饒毓麟的外孫,他說大舅取名「林望饒」有雙重意義︰一是林家香火靠饒家,二是饒家希望再生男孩傳香火,故他稱大舅是「阿望舅」,不是「阿饒舅」。
無子傳香火,除女兒招贅「抽豬母稅」傳嗣,亦有請手足、親友過繼或領養,清末、日治初期還出現販嬰兒,曾任公館庄第3、4任庄長的黃玉盛即是,他的養父黃萬興娶羅氏多年未生,請販嬰婆用竹籮肩挑兩名男嬰給他選,他挑一位頭大結實者,取名黃玉盛,後畢業於總督府國語學校,擔任教職表現優異,日治時期被拔擢為庄長。
西湖國中退休老師陳漢業是來臺第六代,來臺祖陳阿增(16世)到現西湖鄉金獅村東勢窩落腳,耕佃後龍杜家土地,有如杜家「長年」,傳到他的曾祖父陳玉山(18世),亦是名買來的販嬰兒。陳漢業(21世)說,杜家產業多卻沒子嗣,往生前將土地送給陳家,唯一要求是每年幫杜家祭掃祖墳,而陳家感念杜家恩澤,每年掃墓是先祭拜「杜大神伯」後,再祭掃來臺祖。
日本人口老化,死後財產無子女繼承捐給政府者越來越多,現台灣年輕人不結婚、不孕、不生者也越來越多,即將步上日本後塵。老一輩生8到10個子女不稀奇,莫不以「任務做完」(子女已婚嫁),享含飴弄孫為樂,如今家有適婚子女的父母,不少人仍為子女婚嫁憂心,也不得不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