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權欣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報導獎、吳舜文新聞獎及曾虛白新聞獎等,目前亦是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北埔的歷史可以在大學開一堂課。」這句話絕非虛言。許多學者型人物來到北埔,像舒詩偉、劉還月、古少麒、葉栽、陳永淘,乃至更早的謝森展,都被這片土地的文化深度吸引。而新光集團吳東昇、友達董事長李焜耀等企業家,更在北埔落戶、設廠、設研究室,彷彿發現寶藏一般,再也不願離開。

有些人則以北埔為學術研究對象。梁宇元在成大時撰寫碩士論文《北埔聚落的調查》,引述早期堪輿師的記載:「溯夫貴龍之發端也,由鼓山而過脈,見雞隆頭疊嶂層巒……」道出北埔的風水之學。

楊鏡汀校長撰寫多部與北埔相關著作,姜家耆老廖運潘則出版九本書,記錄從民國四十至六十年代北埔的歷史與產業;宋建和翻譯《北埔鄉土誌》,亦是貢獻之一。吳學明、黃卓權、范明煥、陳板等文史工作者,深入探究北埔,認為這片客家庄擁有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北埔的歷史可以在大學開一堂課。」就是引用陳板之言。

每一任總統幾乎都來過北埔訪問包括李登輝來過七次,蔡英文、陳水扁、馬英九以及副總統呂秀蓮與省長宋楚瑜等,都踏進北埔姜家探訪國家一級古蹟,受到北埔鄉人的愛戴。

馬英九拜訪姜家天水堂。陳權欣攝
馬英九拜訪姜家天水堂。陳權欣攝
陳水扁訪問北埔面盆寮陳家受陳家宗親歡迎。陳權欣攝
陳水扁訪問北埔面盆寮陳家受陳家宗親歡迎。陳權欣攝
蔡英文訪問北埔姜家獲北埔姜家熱烈歡迎。陳權欣攝
蔡英文訪問北埔姜家獲北埔姜家熱烈歡迎。陳權欣攝

姜家傳奇:從「老姜」到「新姜」

北埔姜家的興起,常以「老姜」拓墾實幹、「新姜」經商致富為對照。新姜家族不僅累積財富,更重視教育與公職發展。目前已有六人曾任北埔鄉長(姜瑞昌、姜瑞金、鄧騰釬、姜煥蔚、姜炫鏢、姜良明),其中兩人還擔任過新竹縣議會副議長(姜瑞金、姜煥蔚);多位校長(姜瑞鵬、姜炫達、姜翠香)、醫生與一位少將(姜煥州)也出自此家族。

攝影師鄧南光亦是姜家一員。姜紹基之母姜胡氏,更因熱心公益,獲光緒皇帝表彰,准許北埔姜家建「急公好義坊」,為全台唯一獲此殊榮的客家家族。姜家大宅「金廣福公館」也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風水與人物:從謝南榮到龍瑛宗

北埔大南坑的謝南榮校長一家,風水稱絕佳「獅象把水口」。其兄弟多任政府要職:副司長、人事主任、三商行經理、台北市稅捐處長、監察院財產申報處長,皆是政大或台大的高材生,印證「人傑地靈」之說。

龍瑛宗家族也有令人動容的過往。他曾說,來北埔前三代中,有七位年輕人被出草砍頭。他的家族成員劉少汝、劉少雷皆為北埔名師。前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在其子劉知甫陪同下,曾參觀龍瑛宗故居——隔壁便是客家金獎歌后曾雅君父母開設的西藥房。

北埔人傑地靈,抗日血淚史

北埔是台灣唯一歷經兩次大型抗日事件的地區。日本據台第12年發生「蔡清琳事件」,在五指山麓攻擊一所日本學堂,五位孩童遇難,當地設立「五指碑」紀念,成為唯一遺留的日據五大社碑之一。

清法戰爭、清日戰爭,北埔姜家與在地族人都曾參與捍衛家園,這正是李登輝總統稱「百年忠良」的原因。

李登輝總統說北埔姜家是百年忠良,還拉著姜家大家長姜烘楷拍照上過媒體頭條。陳權欣攝
李登輝總統說北埔姜家是百年忠良,還拉著姜家大家長姜烘楷拍照上過媒體頭條。陳權欣攝
宋楚瑜走上北埔秀巒山跟鄉親合照。陳權欣攝
宋楚瑜走上北埔秀巒山跟鄉親合照。陳權欣攝

名門輩出,政文並茂

北埔還出現許多政治與文化名人。如前立法院長黃國書,他任內提拔不少客家人進入鐵路與電信部門,對當代客家家庭經濟改善影響深遠。農委會主委彭作奎及其家族、前新竹縣長彭瑞鷺、作家龍瑛宗與攝影師鄧南光,皆為北埔之光。

產業方面,北埔矽砂支援新坡玻璃業,膨風茶揚名歐洲,據說英國女王亦聞其名。永光製茶廠紅茶暢銷國際,成為耳熟能詳的品牌。

南埔的蕭家與莊家,如蕭雲嶽、蕭如松與莊南洋老師,皆為文化與教育界翹楚。他們的祖輩更曾參與抗清、抗法、抗日戰爭,寫下熱血篇章。

北埔記憶,不可遺忘

北埔人說:「祖先有交代,不要談以前的事。」但歷史無法抹去。這塊土地像一艘小舟,歷經風雨數百年,留下太多悲泣與沉默。每一戶人家,都有段難以言說的過往。

我們不能回頭,唯有奮勇向前,把這片百年忠良之地的記憶,繼續說下去。

五兄弟與父母親從左至右,老大謝南榮是竹東國中校長,老二黃松竹是考選部副司長與 人事主任(從母姓),老三黃松雄台大畢業是三商行經理,老四謝松芳政大畢業,幹過台北市政府稅捐處長,老五謝松枝政大畢業是監察院財產申報處長。謝松芳提供
五兄弟與父母親從左至右,老大謝南榮是竹東國中校長,老二黃松竹是考選部副司長與 人事主任(從母姓),老三黃松雄台大畢業是三商行經理,老四謝松芳政大畢業,幹過台北市政府稅捐處長,老五謝松枝政大畢業是監察院財產申報處長。謝松芳提供
呂秀蓮副總統進入北埔姜家跟姜家族人合拍照片。陳權欣攝
呂秀蓮副總統進入北埔姜家跟姜家族人合拍照片。陳權欣攝
筆者陪著何來美前往竹東二重拜訪黃國書的侄子葉護樑做訪問,他長得非常像黃國書,黃原姓葉後再改名。陳權欣提供
筆者陪著何來美前往竹東二重拜訪黃國書的侄子葉護樑做訪問,他長得非常像黃國書,黃原姓葉後再改名。陳權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