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佑昇/台北報導】今(22)日客家委員會進入第二場的「2022世界母語日-客語教學論壇」,一早由高雄市立高雄女中校長林香吟,分享主題「跨領域課程母語教學的應用」,她坦承,自己不是客家人,但因為丈夫是客家人,因此當了客家媳婦後,對客家語言文化有了認同及喜愛,因此開始能夠聽得懂客語,並能開口講幾句客語。而這次接獲客委會邀請,分享這個主題時,她苦惱許久,要如何讓大家了解「跨領域母語教學」,但她發現,客委會早已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許多年,自己3年多前,也提前跟著客委會帶領高雄女中,在校本課程中推母語及雙語教學,這一切的作為就是「要讓孩子聽得懂客家話。」

因此,她建議若要推動跨領域母語教學時,設計的課程一定要有「核心價值」,不能脫離「價值觀」以及「存在意義」,才能讓學生在認識客語時,真正的認識客家語言文化,現在高雄女中推動的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客語課程,就在各種議題像是,性平、人權、海洋、SDG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讓孩子能夠透過跨文化來思考及理解,進而提出疑問,才能看見蘊藏在語言系統中的文化價值。

今(21)日客家委員會進入第二場的「2022世界母語日-客語教學論壇」,一早由高雄市立高雄女中校長林香吟,分享主題「跨領域課程母語教學的應用」。
上午接續由新竹東海國小教師林伯殷分享「母語教材研發的趨勢與問題」、高雄美濃國小教師姚麗瑛分享「教授客語的方法與策略」。 左起,南臺科大應用英語系退休教授鍾榮富、新北市退休教師鄭安住、新竹東海國小教師林伯殷、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黃紹恆。
今日論壇,由講客廣播電臺專業主持人葉定華(左)及廖涵(右)擔任口譯老師。

林香吟指出,「我們一定要教自己的孩子們知道臺灣擁有多元語言文化的優勢,不能再像以前打壓其他語言的政策!」她認為要培養臺灣孩子們,能像歐洲的孩子一樣,自然而然地開口就說多種語言,輕鬆擁有開啟不同文化的知識鑰匙,但臺灣的孩子,不可能沒有任何人引導,就學會多種語言,而是需要學校和家庭教育來營造這個環境,因此臺灣學校的母語及雙語環境營造非常重要,林香吟鼓勵大家,要重視臺灣的多元母語,一起為孩子營造多語言的環境,讓我們的孩子擁有多語言能力,因為這絕對是孩子未來競爭最大的優勢。

今日的論壇以馬拉松式,將持續到下午5點,上午接續由新竹東海國小教師林伯殷分享「母語教材研發的趨勢與問題」,下午由高雄美濃國小教師姚麗瑛分享「教授客語的方法與策略」、苗栗高中教師黃琇玲分享「教學科技在母語教學的應用」等議題,最後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以及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所所長吳中杰(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陳秀琪(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常務監察人)、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黃紹恆、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院長林本炫,與大家進行最後總結的對話交流,希望透過兩天的精彩經驗分享,能幫助大家,在111年度本土語言列為國、高中必修課程推動時,教師及學生都能順利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