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位於士林的季風Monsoon餐廳,連兩年獲得《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客新聞》專訪店中的靈魂人物廖永勛Ted與夥伴韓秀光Phil,一談如何走進美食的領域,將客家的味道融入蔬食,創造一場「新客家菜」的飲食實驗計畫。
【鍾裕能/台北報導】季風Monsoon餐廳因廖永勛Ted與夥伴韓秀光Phi的計畫告一段落,已於12月初暫停營業,本週正在舉辦「告別士林」的活動,廖永勛和共同的夥伴Phil韓秀光向《客新聞》表示,未來將先回到新加坡一陣子,尋求新的靈感,也可能再回到台灣重起爐灶,開創客家新的可能。
「一開始很多人罵我們,說客家菜不是這樣啦!他們覺得我們不理解傳統、說我們亂搞。其實不是,我們反而是花了很多時間在理解傳統,因此才能夠創新。」廖永勛把一向講求油、鹹、香的客家菜變成蔬食料理時,曾經遭遇到不小的阻力,客人也不接受,但他苦笑稱:「獲得米其林推薦後,好像所有人一下子全懂了。」而他會把餐廳的菜單轉到蔬食,則是因為父親和哥哥。
廖永勛表示:「餐廳3年前開始是有賣肉的,去年才轉成蔬食,起因是我生病的關係,開始決定不吃肉,加上哥哥、爸爸都洗腎,我們的家族病史包括洗腎、糖尿病,就覺得是不是跟飲食有關,因為大家都一直吃油、鹹、香,覺得不油、不鹹、不香就不是客家菜?」
廖永勛看到爸爸和哥哥的狀況,心想如果這樣吃下去的話,應該下一個就是他!加上那時候突然肝腎功能變弱,於是思考為什麼不用自己身體試試看?於是他開始不吃肉,接著不吃奶蛋,沒想到試了1個月,就覺得明顯有一些差別,決定開始變成全素食(Vegan)。
另一方面,廖永勛也開始思考「在這個世代,要怎麼去說新的客家菜這件事?」在他的觀念裡,飲食是會隨著世代進化和演化,但什麼是客家菜、蔬食在客家裡又能做什麼?一開始可能沒有人看得懂,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客家菜都跟肉有關。他覺得,即便可能會被罵也要試試看。
廖永勛說:「果然,一開始就被罵很慘,我們經營了2年吃肉的客人,回來吃蔬食的只有2個人。」但廖永勛想試試看能不能玩出什麼東西,他希望藉由用餐的2個小時期間,讓客人去認識客家,廖永勛發現,近8成的外國客人,反而很理解,吃完後引起他們對臺灣客家文化的興趣,紛紛表示:「原來你們(臺灣)有這麼大比例的客家文化!」
雖然少了油和肉,少了鹹和香,但並沒有讓廖永勛對「好吃」作出妥協。「我們絕對要做出好吃的東西,很多人誤會客家蔬食應該就是不太好吃,但這才是挑戰。」
「我們都會鼓勵客人吃吃看,用你的嘴巴、用你的胃去辯證。」廖永勛覺得每個人的飲食體驗都不一樣 應該自己去體驗這兩個小時看看,或許就真的能理解外國人為什麼這麼享受?他說:「我們自己是客家人,能不能透過兩個小時吃飯的時間,勾起你更想要了解客家念頭?也許會有疑問,沒關係,透過回到生活裡,你可以找到這些答案。」
ㄒ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