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范修語/桃園報導】南庄青年邱星崴即將在4月7日就任客委會副主委,他今(26)天利用拜訪客庄青年的空檔,在桃園接受《客新聞》採訪。邱星崴坦言受到客委會主委古秀妃的徵詢有些意外,大概經過一週的考慮後決定答應。他也說,自己本身就對客家事務有些想法,但接任後首要還是迅速了解政府部門行政工作,並且扮演好中央與地方橋梁的角色。

1987年出生、今年38歲的邱星崴,長期在苗栗南庄投入地方創生,不只創辦提供青年打工換宿的老屋民宿「老寮Hostel 」,近年更專注透過「幸福巴士」解決南庄偏鄉居民的交通問題。同時,邱星崴也與其他地方工作者合作,進行田野調查的教學,希望讓各界有管道可以更瞭解地方。

各界關注作為青年地方創生代表人物的邱星崴,未來如何利用自身經驗,為客庄注入新活力。面對提問,邱星崴有條理地分析起台灣客庄現況,他認為地方創生最終只是一種手段,首重任務是想辦法讓在客庄生活的人可以安居樂業。

邱星崴對台灣客庄地方創生的困境侃侃而談。范修語攝
邱星崴對台灣客庄地方創生的困境侃侃而談。范修語攝

邱星崴出任客委會副主委 盼給客庄青年支持的力量

【李台源/綜合報導】客家委員會主委古秀妃上任後,懸缺至今的政務副主委一職,確定由苗栗南庄青年邱星崴出任,預計4…

邱星崴指出,台灣的地方創生概念來自於日本,但台灣的處境與日本並不相同。日本面臨的是「地方消滅 」,例如茶園沒人耕作變成森林,需要的是地域振興;台灣則是面臨「地方取代」,茶園變「豪華Villa(別墅)」、「老街變夜市」、「漁村就彩繪牆壁」,與日本的問題並不一樣。

他特別提到,台灣許多人地方創生看作「在地方做有創意的生意」,但邱星崴強調,「地方創生重點在地方本身文化的延續」。他希望客庄的孩子,包括自己的孩子可以繼續成為客庄的人,「延續滋養我們的那些珍貴文化, 這是我一貫的想法」。

「你沒辦法直接成為客家人,只能直接成為某地的人,然後間接成為客家人。」對這個繞口的概念,邱星崴解釋,成為客家人之前,我們先是地方的人。我們先是一個南庄人、關西人、新埔人,才是客家人。地方滋養了客家人的生活習慣,例如大家都是先吃桔醬與鹹菜、先信仰義民爺,才意識到大家都是有這些習慣的「客家人」。

他以自身的經驗觀察,公部門能對客庄地方創生做到的是「支援」,台灣客庄需要「地方支持系統」,希望能讓客庄生活的人,覺得在客庄是自在的、能夠繼續往下走的。

邱星崴表示,先有地方才有客家,他先是南庄人才會是客家人。范修語攝
邱星崴表示,先有地方才有客家,他先是南庄人才會是客家人。范修語攝

談到客委會目前對客庄青年的支持系統,例如現今推動的「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提供青年最高2年100萬的創業補助金返回客庄,發揮創意與靈感整合地區資源發展,達成客庄地方創生目標。邱星崴認為,這個計畫可以找尋推動客庄內外交流、新舊交融的人才。

邱星崴分析, 台灣客庄普遍有「內外交流」、「新舊融合」的問題,例如都市擴張,把科技的改變帶到客庄門口,外來的人口也是地方的一份子,如何讓雙方交流、瞭解客家文化、如何讓年輕一輩的資訊與長輩的知識結合、傳承客家舊有的智慧,這些事情都不會自然發生,「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的參與者就可以扮演推動的角色。

他也說,台灣的客庄從以前就與世界同步,如北客的樟腦就是那個時代的戰略物資,「我們要讓地方還是地方、地方不外在於時代,沒有一個地方是『化石』。」尤其要落實新時代強調的ESG(E,environment環境保護;S,social社會責任;G,governance公司治理)、碳盤查等。

目前仍在攻讀博士的邱星崴,面對接下客委會副主委的職務挑戰,他坦言相當意外,不過已經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儘管近年邱星崴參與不少政府計畫,也擔任審查角色,但都是從外部協助,他並沒有想過會直接進入公部門。

如今邱星崴已把手中的計畫都先移交給夥伴,他說,現在民間的青年能量逐漸上升,這段期間他會把握機會與桃竹苗的地方青年交換意見,瞭解大家的需求,希望接下來能扮演好地方青年與公部門對接的角色。

客委會新任副主委即將在4月7日正式上任,邱星崴表示,希望自己可以扮演好地方青年與中央溝通的橋樑。范修語攝
客委會新任副主委即將在4月7日正式上任,邱星崴表示,希望自己可以扮演好地方青年與中央溝通的橋樑。范修語攝

光耀客家-傑出青年邱星崴:為老化農村注入新生

隨著認字越多,離家鄉就越遠。知識讓我們得以應付新的生活型態,卻沒有教我們如何與家鄉和農村共處。—邱星崴— 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