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近期全球火山地震頻傳,加上各種非科學性的預言透過社群媒體廣為流傳,引發各地民眾恐慌。專業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一篇最新研究發現,一座已經休眠超過25萬年的火山,近年持續被觀測到地底活動,專家正嚴密關切後續發展。

報告指出,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的烏圖倫庫火山(Uturuncu),是座被判定休眠超過25萬年的「殭屍火山」(Zombie Volcano)。但最新研究顯示,這座火山近數十年來,持續出現地震活動並釋放氣體,顯示其並非完全「死寂」,近年更已導致火山周邊地形變形,形成類似「草帽」地貌,火山頂部隆起,周邊地勢下沉。

國際科學家團隊透過多項技術,深入研究烏圖倫庫火山地下活動情形,評估其是否構成威脅。研究人員分析1700餘次周邊地震的數據,繪製火山底下岩漿的「管道系統」。由於地震產生的聲波,穿越不同物質時會改變,幫助科學家辨識固態礦物、空腔及液體區域。結合先前地球物理探勘(Geophysical imaging)數據、石化分析及岩石物理模型,顯示火山下方存在一個淺層熱液系統,熱水正緩慢向上遷移至地表。火山口下方,則有一個氣體積聚的儲集層,推動地表以每年約1公分的速度隆起。

好消息是,研究顯示烏圖倫庫火山短期內不太可能爆發,附近居民無需過分擔憂。

美國康乃爾大學地球物理學家普里查德(Matthew Pritchard)表示:「人們常認為不具噴發危機的的火山『無趣』,但烏圖倫庫地下的活動顯示,即使表面看似死寂,底下仍在進行液體與氣體的運動。這些活動可能形成礦物儲藏,對科技發展具有潛在經濟價值,例如銅礦的開採。」

普里查德解釋,流體在熔岩中流動時會攜帶礦物,並在特定地點沉積,這些過程可為礦物勘探提供線索。雖然烏圖倫庫短期內不太可能噴發,但其地下活動為科學家提供了即時觀察地質過程的機會。

研究團隊強調,整合多項學科數據與技術,能揭示看似無活動的火山系統的隱藏動態,有助於更精準評估其威脅等級,並了解火山活動如何在數十萬年間持續存在。報告指出:「整合岩石物理與地球物理數據,有助於解析火山岩漿熱液系統的結構,這對火山災害評估至關重要」。

這次對烏圖倫庫火山的研究,引發學界對休眠或「殭屍火山」關注,特別是此火山正位於最活躍的「太平洋火環帶」(Pacific Ring of Fire)上。

有專家列出幾座持續受到關注的知名火山近期的狀況,期中備受關注的就是同在太平洋火環帶的日本富士山。富士山雖已數百年未曾噴發,但近年地震活動持續增加,科學家正透過地底顯像技術監測岩漿室動態,強化災害預警。而同樣位於太平洋火環帶的印尼托巴火山(Toba),上次大噴發已是約7.4萬年前,現在也為休眠狀態,近期研究聚焦在其地底熱活動與礦物資源潛力。

烏圖倫庫火山的研究,不僅揭示休眠火山的地下奧秘,也為礦物勘探與災害評估提供新視角。隨著多學科研究的進展,科學家將能更精準預測火山行為,保障人類安全並挖掘地質資源的潛在價值。對於玻利維亞當地,烏圖倫庫的「甦醒,」雖不構成立即威脅,但其地下活動,將持續吸引全球科學家目光。

太平洋火環帶擾動 印尼日本2座火山激烈噴發

【於慶中/綜合報導】太平洋火環帶(Pacific Ring of Fire)近日擾動不斷,亞洲東北方的日本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