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美國奧勒岡州海岸上周發現一頭成年抹香鯨(sperm whale,Physeter macrocephalus)屍體,經研究人員連日解剖,初步推斷其死因可能遭船隻撞擊。這起事件引發對海洋生物保育的關注,特別是抹香鯨這類瀕危物種的生存現況。

《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奧勒岡州海濱市(Seaside)的「海濱水族館(Seaside Aquarium)」日前在《臉書》官方粉專發布訊息,一頭長達53英尺(約16公尺)的抹香鯨,上月(5月)29日下午被沖上位於波特蘭以西約84英里、德爾雷(Del Ray)與日落海灘(Sunset Beach)之間的海岸。相信在屍體被沖上岸之前,這頭抹香鯨已死亡。水族館表示,上月25日首度在離岸約15英里處有抹香鯨死亡,上月27日則在離岸7英里處首次被人目擊。

由卡斯卡迪亞研究聯盟(Cascadia Research Collective)、海濱水族館及波特蘭州立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立即開始對抹香鯨進行屍檢。報告指出,解剖發現鯨魚脊椎有明顯損傷,伴有內出血跡象,研究團隊推測這頭抹香鯨死於船隻撞擊。

當地政府表示,這頭抹香鯨的屍體將留在海灘上自然分解,為當地生態系統提供「養分」。

海濱水族館在《臉書》貼文表示:「這不僅為民眾提供觀察這頭巨型鯨魚的機會,也為當地生態系統注入養分。像火雞禿鷹、禿鷹,甚至郊狼等食腐動物,將能長時間以這頭鯨魚為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船隻撞擊已成海洋哺乳動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對抹香鯨等大型鯨類影響顯著。國際海事組織(IMO)近年來,推廣船舶減速區(Speed Reduction Zones)與航道調整,以減少撞擊事件,但成效有限。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也表示,奧勒岡州海岸近年來多次記錄到鯨魚擱淺事件,顯示海洋交通與保育間的衝突亟需解決。

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以其巨大的頭部和潛水能力聞名。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抹香鯨目前被列為「易危(Vulnerable)」物種,面臨棲息地破壞、海洋噪音汙染、漁業誤捕及船隻撞擊等多重威脅。全球抹香鯨數量估計約為30萬頭,但精確數據難以取得。

保育團體呼籲加強海洋保護區管理,並推廣船舶使用鯨魚偵測技術,以降低對抹香鯨的威脅。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海洋保育與人類活動間需尋求更好的平衡,以確保抹香鯨等珍貴物種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