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10日)表示,研判COVID-19疫情提早到達高峰,但上週新增25例死亡、166例重症,雙創今年單週新高,有名30多歲男性,併發腦膜腦炎兩度進加護病房後不治,是今年最年輕死亡個案。

就診增幅趨緩 重症及死亡數持續攀升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6月1日至7日門急診就診共7萬182人次,增幅較先前1週大幅減緩,且急診就診人次已下降,評估疫情已達高峰;但6月3日至9日,新增166例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25例本土病例死亡,雙創今年單週新高。

最年輕死亡個案 30多歲男性併發腦膜炎

死亡個案中,包含今年最年輕死亡個案。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個案是北部一名30多歲男性,沒有潛在疾病,從沒接種任何COVID-19疫苗。5月下旬出現喉嚨痛、全身痠痛等症狀,在家使用快篩檢驗發現COVID-19陽性,就醫後,醫師懷疑有心肌炎狀況,收治加護病房,但個案後因個人因素,從加護病房出院休養。

林詠青表示,個案因症狀未改善,3天後再次急診,精神狀況有改變,診斷為COVID-19感染併發腦炎,使用呼吸器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後來又併發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給予抗病毒藥物和單株抗體治療後,病況持續惡化;住院約10天後,於6月上旬死亡,死因為COVID-19併發腦膜炎重症。

疫情變化仍需觀察 高風險族群提高警覺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COVID-19雖較預估提前抵達高峰,研判流行期將提早結束,但仍須觀察後續疫情變化;且第23週50至64歲及65歲以上住院人次,分別為68及426人次,較前1週上升51.1%及6.2%,近期仍持續上升,顯示50歲以上COVID-19中重症風險持續。

疾管署提醒,國內COVID-19重症和死亡病例數仍增加,50歲以上住院人次呈上升趨勢,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如出現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等,務必立刻就醫。

「見罩率」助攻 COVID-19流行提早結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10日)表示,端午節後COVID-19仍持續上升,但未見大量就…

新冠疫情拉警報 流行高峰每周就診人次上調20萬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拉警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27日)表示,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破4萬,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