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佳仁(海陸豐野客),中壢客人,楊梅富岡(伯公岡)出生,任教桃園市中壢區新街國民小學已35年,這下戴中壢(腔頭:海陸腔)

桃園市平鎮區東勢「柑園」个「作述堂」王屋,無跈等用佢兜原旦分出个南勢「植槐堂」堂號,特別改用「作述堂」來做佢兜个新堂號,係取佢源自於《論語.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意思係單淨傳述前人个知識,毋會創作新个學問。

「堂號」係𫣆俚兜臺灣客人盡有特色个一種分辨方式,比論講𠊎兜姓廖人,長透看著个「堂號」會安做「武威堂」,在桃園市觀音區个「塘背」,還有歸隻村莊分人喊做「武威村」,因為該隻莊頭肚个人大體姓廖;假使係福建泉州府偎海脣該片移民徙過來臺灣,戴在臺南、鹿港、竹塹、萬華、大禾埕、滬尾(淡水)這兜港口街路附近个廖姓河洛人,佢兜斯慣用「武威衍派」;係講來自福建漳州府,無斯汀州府,除非佢兜係來自漳州府詔安縣「二都」个客人,係無,這兜較偎山項、海脣个河洛人,就大體都會用「武威居」、「某某居」這種「居」个方式來表示。

來自桃園市平鎮區南勢个「植槐堂」王屋,分枝杈椏遷徙到東勢「大壟坻(註1)」个「南陽堂」葉屋旁脣到今,聽講已經有三百零年了,王屋人講个係饒平腔个客話,摎講海陸客个「南陽堂」葉屋有小可爭差。饒平縣,原旦係歸屬清朝時期个廣東省潮州府管轄,毋過毋係歸隻饒平縣个人都會講客,講客个人大體係戴都饒平縣个北片析,因為佢兜原鄉个西北片係大埔縣:講客,西片析係豐順縣:乜講客,連東片个福建省漳州府个詔安縣裡肚个「二都」:乜共樣係講客个。

桃園市平鎮區東勢「柑園」个「作述堂」王屋,旁脣明明就係「大壟坻」,做麼个又愛改喊做「柑園」呢?敢係挑挑愛摎旁脣个「南陽堂」葉屋無共樣?挑故意愛搣漦搣濞係無?

毋係啦!東勢國民學校畢業,現下已經80大零歲个王阿伯定定仔講,頭擺對中壢經過金陵路行到龍潭个巴士係新竹客運負責經營,逐日會有4枋車來回中壢到龍潭,佢兜王屋想愛申請都佢兜屋面前个路口設一隻招呼站牌該量時,新竹客運公司就問佢兜講,該隻站名愛安做麼个正好呢?

因為該隻柑園路口个菜園肚,好死毋死、恁堵好種有幾叢柑仔,王屋斯應新竹客運公司講,該就安做「柑園」!斯恁樣形,「柑園」這隻新地名就出現了,毋係因為該位有種當多柑仔个園哦!

平鎮南勢个王屋係對桃園南崁該片,因爭清朝時期分類械鬥个緣故,走閃徙過來个王克師家族後代子孫,目前還有「植槐堂」公廳留在南勢該片,保存相當完整个饒平客建築形式,有門樓、軒亭,維持客人祖宗:家神在正廳,神明在外背、在旁廳、在廟項个祭祀空間,嶄蠻有客人个傳統,大自家有閒時節乜做得䟓工(註2)去看下哦!

(註1)大壟坻:即大壟底,大畦底。
(註2)䟓工:dangˋ gungˋ,專程、特地。

桃園平鎮東勢柑園「作述堂」王屋。廖佳仁攝
桃園平鎮東勢柑園「作述堂」王屋。廖佳仁攝
桃園平鎮東勢柑園「作述堂」王屋。廖佳仁攝
桃園平鎮東勢柑園「作述堂」王屋。廖佳仁攝

華語

桃園市平鎮區東勢「柑園」的「作述堂」王家,未續用他原來分出的南勢「植槐堂」堂號,特別改用「作述堂」來做他們的新堂號,是取他源自於《論語.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只傳述前人的知識的,不創作新的學問。

「堂號」是我們臺灣客家人相當有特色的一種分辨方式,譬如我們姓廖的人,常見的「堂號」是「武威堂」,在桃園市觀音區的「塘背」地方,還有整個村莊被人叫做「武威村」的,因為那個村莊裡,差不多全部都是姓廖的人;倘若是從福建泉州府靠海邊那裏移民遷徙移民來臺灣,住在臺南、鹿港、新竹、萬華、大稻埕、滬尾(淡水)這些港口街市附近的廖姓閩南人,他們就習慣用「武威衍派」;要是來自福建漳州府,或是汀州府,除非他們是來自漳州府詔安縣「二都」的客人,否則,這些較靠山區、海邊的閩南人,就大都都會用「武威居」、「某某居」這種「居」的方式來表示。

來自桃園市平鎮區南勢的「植槐堂」王家,開枝散葉遷徙到東勢「大壟坻[3]」的「南陽堂」葉家旁邊到現在,聽說已經有三百多年了,王家人講的是饒平腔的客語,跟講海陸腔的「南陽堂」葉家有稍微差異。饒平縣,原來是歸屬於清朝時期的廣東省潮州府管轄,不過並不是整個饒平縣的人都會講客家話,講客家話的人大都是住在饒平縣的北邊,因為他們原鄉的西北方是大埔縣:講客家話,西方是豐順縣:也是講客家話,連東方的福建省漳州府的詔安縣裡的「二都」:也同樣是講客家話的。

桃園市平鎮區東勢「柑園」的「作述堂」王家,旁邊明明就是「大壟坻」,為何又要改叫做「柑園」呢?是否特別要跟旁邊的「南陽堂」葉家不一樣?故意要搞東搞西是嗎?

非也!東勢國民學校畢業,現在已經80多歲的王阿伯娓娓道出,以前從中壢經過金陵路前往龍潭的巴士是由新竹客運負責經營的,每天會有4班車來回,他們王家想要申請在他們家前面的路口設一個招呼站牌時,新竹客運公司就問他們說,那個站名要叫做什麼才好呢?

因為那個柑園路口的菜園裡,十分湊巧、剛好種有幾棵柑樹,王家就回新竹客運公司說,那就叫做「柑園」!就這樣子,「柑園」這個新地名就出現了,並不是因為他們在哪裡種有很多柑樹的園圃哦!

平鎮南勢的王家是從桃園南崁那邊,因為受清朝時期的分類械鬥緣故,而閃避遷徙過來的王克師家族後代子孫,目前還有「植槐堂」祠堂留在南勢那裡,保存相當完整的饒平客建築形式,有門樓、軒亭,維持客人祖宗:家神在正廳,神明在外面、在旁廳、在廟裡的祭祀空間,相當具有客家人的傳統,大家有空時也可以專程去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