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妍、蔡依璇、洪藝晅/新竹報導】鄰近「浪漫台三線」北邊起點的新竹新埔老街,各式飲食小吃無不充滿客家風情。其中,低調樸實、沒有搶眼裝潢的街邊小店「日勝客家蔬食」,雖沒有大魚大肉,卻藏著令人驚豔的好味緒。

沒有搶眼裝潢的「日勝客家蔬食」,卻隱藏令人驚豔的好味緒。洪藝晅攝
日勝客家蔬食

沒有搶眼裝潢的「日勝客家蔬食」,卻隱藏令人驚豔的好味緒。洪藝晅攝

「日勝客家蔬食」是兩代傳承的客家料理,原先就是當地知名的炒粄條老店。第二代老闆廖錦宏表示,店內早期是做葷食,會改成素食的契機是源於2006年,當時他的身體健康亮紅燈,開始改變飲食和作息,身體狀況才漸入佳境。到了2009年,廖錦宏起心動念,和當時仍當家的媽媽討論,將店內菜色也改為素食,希望推廣蔬食飲食觀念給客人,讓更多人受益。

因健康問題開始茹素的廖錦宏,2009年與家人討論將店內菜單改為素食,希望推廣這樣的飲食習慣讓更多人受益。洪藝晅攝
第二代老闆廖錦宏

因健康問題開始茹素的廖錦宏,2009年與家人討論將店內菜單改為素食,希望推廣這樣的飲食習慣讓更多人受益。洪藝晅攝

廖錦宏笑說,一開始也怕老客人不能接受,只好先「用拐的」,沒有特別跟客人說店裡的料理葷轉素,只說有新菜色可以試試看。

廖錦宏坦言,起初客人是非常受衝擊,有些熟客無法接受而離開。那陣子,許多老客人走進店內,還是習慣用客語吆喝「炒大腸、豬頭肉」。然而堅持3、5年後,竟也培養出一小群客人,雖然沒有改變飲食習慣,仍願意不時回來用餐。同時,店內也吸引了更多新顧客,逐漸累積出一批穩定的客源。

洪藝晅攝
「日勝客家蔬食」菜單

洪藝晅攝

日勝客家蔬食原先就是炒粄條名店。洪藝晅攝
炒粄條

日勝客家蔬食原先就是炒粄條名店。洪藝晅攝

店內最具特色的料理,可能要屬「果醋泡菜臭豆腐」。上桌後,慢慢煮滾的臭豆腐,湯汁色澤金黃,噗滋冒煙,光看就令人食指大動。入口,果香四溢,酸味濃郁,十分開胃,令人一試成主顧。

談到這道料理的誕生,廖錦宏說,店內原先就有泡菜臭豆腐,只不過泡菜含有蒜,屬於五辛素。有一天,太太懷念起泡菜臭豆腐的滋味,卻因為已改吃純素而無法再品嘗這道自家料理,廖錦宏遂開始嘗試用薑代替蒜,同時自己動手釀造水果醋。

經過多次試驗,最後選用蘋果、鳳梨、葡萄作為果醋原料,有時也會用木瓜、百香果代替。喜歡果醋泡菜濃郁滋味的客人,除了臭豆腐,也可以選擇果醋泡菜湯粄條。

湯汁金黃誘人的果醋泡菜臭豆腐,入口果香四溢,酸味濃郁。洪藝晅攝
果醋泡菜臭豆腐

湯汁金黃誘人的果醋泡菜臭豆腐,入口果香四溢,酸味濃郁。洪藝晅攝

另外一道吸引《客新聞》記者味蕾的是「新客家小炒」。傳統的客家小炒內含魷魚、三層肉、蝦米,廖錦宏表示,改為素食後,保留花生、芹菜、豆干並加入蒟蒻,提供與肉類相似的咀嚼口感,此外,還加入蘆筍、茭白筍,讓風味更加豐富。調味方面,則維持原本的黃豆豉與薑末,清爽又不失口感層次。

新客家小炒的口味也許不會讓人聯想到傳統的客家小炒,但加入更多植物性原料的版本,意外清爽、入口,別有一番風味。

新客家小炒用蒟蒻取代肉類,另外加入蘆筍、茭白筍,口味更加清爽。洪藝晅攝
新客家小炒

新客家小炒用蒟蒻取代肉類,另外加入蘆筍、茭白筍,口味更加清爽。洪藝晅攝

至於「九層脆菇」,則是意想不到的素食版「薑絲炒大腸」。廖錦宏透露,最初以竹籤固定捲起的杏鮑菇薄片,裹上太白粉後大火快炒,模仿大腸的外型和口感。後來,他索性改以三杯方式料理,加入甜椒,整道菜色澤鮮豔,鹹香下飯,令人回味無窮。

九層脆菇在鍋中翻炒,色澤鮮豔、香氣逼人。洪藝晅攝
九層脆菇

九層脆菇在鍋中翻炒,色澤鮮豔、香氣逼人。洪藝晅攝

廖錦宏用捲起的杏鮑菇薄片模仿大腸。洪藝晅攝
九層脆菇

廖錦宏用捲起的杏鮑菇薄片模仿大腸。洪藝晅攝

「日勝客家蔬食」不僅保留了客家料理的靈魂,還巧妙運用植物性食材創造新風味,讓不同飲食習慣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滿足的一餐。

台三線客家美食/堅守四代百年豆香 「豆腐只吃這家」

【蔡依璇、李宥妍、洪藝晅/新竹報導】在「浪漫台三線」上的新竹縣新埔鎮,居民九成是客家人,當地除了客庄最知名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