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李宥妍、洪藝晅/新竹報導】在「浪漫台三線」上的新竹縣新埔鎮,居民九成是客家人,當地除了客庄最知名的各式粄條外,從興建於1897年、鎮上最古老的「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步行約5分鐘,位於新埔國小旁,坐落著一間開業至今近120年的「錦興豆腐店」。

《客新聞》記者冒著小雨,一走進豆腐店,濃郁豆香撲鼻而來。小小的店面乾淨明亮,寒意瞬間被熱氣蒸騰的鍋爐驅散。只見10幾名員工忙進忙出。早上約10點半左右,架上豆腐幾乎完售,櫃台人員充滿朝氣地招呼著絡繹不絕的客人。

店內環境明亮,員工忙碌著。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店內環境明亮,員工忙碌著。洪藝晅攝

豆腐9格為30元。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豆腐9格為30元。洪藝晅攝

祖傳四代百年豆腐店 堅持初代手工古法

除了鎮店之寶、傳統板豆腐,錦興豆腐店還販售豆漿、豆花、白豆干、紅豆干和豆腐乳。堅持初代手工古法、每日新鮮現做、不添加防腐劑。價格落在15至30元不等,真材實料又物美價廉,還有仿間市售吃不到的古早味,是在地人的健康首選,時常一口氣購買多樣產品。

「他們家豆腐吃起來比較紮實,豆漿味道也特別濃。」特地從龍潭來的顧客鍾淑嬌說,他和家人吃這家的豆腐好多年了,只要想吃的時候,就會開車來買,再順便到附近的義民廟和吊橋走走。

顧客鍾淑嬌是豆腐店的常客。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顧客鍾淑嬌是豆腐店的常客。洪藝晅攝

顧客特別從龍潭前來豆腐店,買了一大箱。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顧客特別從龍潭前來豆腐店,買了一大箱。洪藝晅攝

《客新聞》記者品嘗加入黑糖薑汁的豆花,入口質地綿密、軟嫩地恰到好處,微微的粉感中,吃得到濃郁豆香,搭配甜而不膩的黑糖薑汁,滑順好入喉,讓人忍不住一杓接一杓,吃完口齒留有天然豆香。一大碗純豆花只要25元,顧客買回家可依照自身喜好調味。店員推薦加入豆漿、花生牛奶、黑糖水、薑汁或八寶粥。冬季一天做100碗;夏季一天做250碗。

加入黑糖薑汁的豆花軟嫩香濃。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加入黑糖薑汁的豆花軟嫩香濃。洪藝晅攝

老闆在豆花上加入薑汁。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老闆在豆花上加入薑汁。洪藝晅攝

小黃豆的奇幻旅程 豆漿與豆腐最熱銷

天色漸亮的清晨5點,錦興豆腐店開門營業。1958年出身新埔的第四代老闆詹統森,凌晨3點就開始洗豆、磨豆、煮豆,過濾掉豆渣,製成原汁原味的豆漿;豆漿加入石膏粉凝固後,靜置變成豆花;倒進模具壓出水分,就變成豆腐、豆干。

詹統森說,店內最熱銷的是豆腐、豆漿;其次是豆花、豆腐乳。豆腐平日一天要做80板、假日做100板。豆漿只賣無糖口味,顧客可依自身習慣,添加砂糖或蜂蜜。豆腐乳則有原味與辣味。

第四代老闆詹統森熱情分享開店故事。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第四代老闆詹統森熱情分享開店故事。洪藝晅攝

店內員工用模具壓製豆腐。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店內員工用模具壓製豆腐。洪藝晅攝

看著十分吸睛的,還有一塊塊堆疊擺放、如磚塊般赭紅色的紅豆干。詹統森說,白豆干適合煎;紅豆干適合炒,傳統美食客家小炒就是用這種紅豆干。兩者口感差異,來自重壓的時間不同,白豆干壓15到20分;紅豆干壓20到30分,且紅豆干會另外用焦糖熬煮20分鐘,直至染上磚紅色。

紅豆干適合以炒入菜。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紅豆干適合以炒入菜。洪藝晅攝

白豆干適合以煎的方式烹調。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白豆干適合以煎的方式烹調。洪藝晅攝

豆腐乳則要先將豆腐壓出水分,經過新竹九降風自然風乾,清洗並蒸過,再加入鹽巴發酵兩個月。店內員工依照流程,按部就班地把一顆顆小小的黃豆,變成美味又健康的豆類製品。

豆腐乳有分辣味和原味,一罐180元。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豆腐乳有分辣味和原味,一罐180元。洪藝晅攝

美味三秘方 黃豆、水質、比例

「最重要的是品質好的黃豆、水質以及石膏粉的比例。」詹統森說,他只用加拿大的非基改黃豆,一天需要用350到400斤。比例以豆花來說,氣溫冷熱和溼度高低,都會影響添加石膏粉的量,因此沒有一定的公式,全憑詹統森從小身在豆腐之家、刻在身體裡的經驗,也是老店歷久彌新的最大關鍵。

老闆堅持用加拿大的非基改黃豆。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老闆堅持用加拿大的非基改黃豆。洪藝晅攝

員工細心照料每一板豆腐。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員工細心照料每一板豆腐。洪藝晅攝

已經做10幾年的老員工表示,來這邊工作後,每天都吃自家豆腐,「因為實際參與製作過程,知道很有料、很乾淨、而且沒有防腐劑。」他喜歡豆腐沾醬油膏或煮蔬菜湯,「這樣最能吃出食材純粹的味道。」平日顧客以在地人居多,假日會有許多外地人慕名而來。

店內員工分享自家豆腐的美味吃法。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店內員工分享自家豆腐的美味吃法。洪藝晅攝

豆腐壓製後過濾出豆渣。洪藝晅攝
錦興豆腐店

豆腐壓製後過濾出豆渣。洪藝晅攝

67歲老闆物色下一代「豆豆先生」

現年67歲的詹統森說,他原先在亞東化纖廠工作,35歲時父親去世,決定回家接手,把祖傳老味道傳承下去,「想做到做不動為止。」

育有兩個女兒的他認為,製作傳統豆腐是手工體力活,「太辛苦了,女兒做不來。如果是兒子,我一定要他接。」因此他目前正在物色第五代接班人,「先決條件就是能刻苦耐勞。」詹統森說,雖然難免覺得外傳可惜,但還是要把顧客喜歡的味道保留下去,常有顧客告訴他「別家的都吃不習慣。」

一間樸實無華的豆腐小店,含藏當代難得一見的傳統味道,不論颳風下雨都陪伴著顧客,也為不起眼的平凡街角,增添溫暖又幸福的人情味。

樸實無華的小店含藏難得的好滋味。洪藝晅攝
樸實無華的小店含藏難得的好滋味。洪藝晅攝
早上10點半,豆腐已幾乎完受。洪藝晅攝
早上10點半,豆腐已幾乎完受。洪藝晅攝
員工堆疊壓制豆腐的模具。洪藝晅攝
員工堆疊壓制豆腐的模具。洪藝晅攝
白豆干20元。洪藝晅攝
白豆干20元。洪藝晅攝
豆花也是店內人氣商品,夏天更是要搶要快。洪藝晅攝
豆花也是店內人氣商品,夏天更是要搶要快。洪藝晅攝
豆花一大碗25元。洪藝晅攝
豆花一大碗25元。洪藝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