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女性癌症患者經化療、放療後,可能增加不孕風險,有些患者會先凍卵再接受後續療程,不過目前政府提供的不孕症補助項目中,「單純凍卵」不在補助範圍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正研擬「醫療性凍卵」補助,優先規劃補助乳癌患者,最快年底預告、明年(2025)元旦上路。
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依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萬名婦女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約有31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衛福部國健署推動乳癌公費篩檢,盼民眾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今天(29日)表示,目前正等委託單位擬定指引及醫師、病人雙方共同參與,交換資訊討論,也就是「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待收到最後版本並確認,希望能在今年底公告,最快在明年1月1日上路。
台北市衛生局搶先中央,已拍板從明年試辦「醫療性凍卵」補助。對象為40歲以下、經腫瘤科醫師認定因罹癌須治療,而影響生育功能的女性,補助凍卵費用新台幣2萬元以及一年3000元保存費,最高可補助3萬2000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副院長詹景全表示,在生理、心理及經濟的衝擊下,導致癌友往往要在生命及生育間2選1,無法真正擁有生育選擇權。他呼籲,癌症高風險族群,應提前了解3大衝擊,提早進行準備,才能避免在面對癌症時措手不及。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醫師何積泓說:「從開始打排卵藥,到取卵大概要2週時間。」他建議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在化療前預作凍卵準備。他也提醒,服用排卵藥物以及準備取卵期間,患者應避免激烈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