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少子化成為國安危機,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昨天(24日)在立法院表示,儘管少子化問題難以逆轉,但為提升台灣人口,考慮開放單身女性可以進行人工生殖。衛生福利部今天(25日)表示,《人工生殖法》修法也有不少民間團體建議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與代理孕母脫鉤處理。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昨天在立法院表示,台灣生育率低迷,很大因素是大家找不到理想的匹配對象,婚生子女比率非常高,尤其台灣多是結婚後才會生小孩,與歐美國情不同。政府目前策略是守住現在的出生率,再思考如何提升生育率,開放單身女性人工生殖是一大方向。
衛生福利部日前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開放同性伴侶、單身女性,人工生殖合法化,各界較無共識的代理孕母也在增列適用範圍內。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今天表示,目前法規規定,一定要結婚才能進行人工生殖,即使女性在年輕時就先行凍卵,也要等到結婚後才能使用;因此臨床上可以看到有女性30多歲就來凍卵,但等到40歲左右婚姻生活穩定了,才來使用。他說,年過30歲生育能力就受影響,不僅卵巢功能更會像「溜滑梯」,卵子數、品質都下滑,胚胎著床狀況、產婦發生妊娠高血壓風險,也都與年齡息息相關。就算採人工生殖,成功率也受影響,以試管嬰兒而言,35歲以下做,成功率可達44%,但超過40歲就剩18%、42歲後更僅剩7.6%。
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今天表示,前述草案預告後,收到非常多意見,其中各界對代理孕母有較多疑慮,尤其對內部細節或國外經驗,都有較多爭議;因此婦女團體及性別團體,傾向把爭議較小的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部分脫鉤、先處理,與國發會提及的方向一致。
林靜儀說,確實有聽到女性表示,沒有找到合適伴侶或不打算有男性伴侶;除了鼓勵有伴侶的女性及早生育外,用科技輔助生育,是政府從技術上可以協助的部分,將持續討論《人工生殖法》修法方向。
至於臨床女性凍卵狀況,蔡英美指出,大部分都是單身女性做凍卵,已婚者則多選擇效果較好的凍胚;但因一旦離婚,凍胚就要銷毀,因此也有部分已婚女性仍會選擇凍卵,完整掌握自己的生殖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