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近日YouTuber錫蘭發布「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影片,揭露心靈課程的內部細節,長達2小時影片,不到一個月內破492萬次點閱,掀起大眾熱議。台北市政府法務局表示「心靈課程不等於心理諮商。」 台北市衛生局為了保障心理諮商的專業性,提供「5要訣」,協助民眾辨別合法的諮商管道。

台北市衛生局提供「5要訣」,協助民眾辨別合法的諮商管道。示意圖。資料圖源envato
台北市衛生局提供「5要訣」,協助民眾辨別合法的諮商管道。示意圖。資料圖源envato

【第1要訣】合格心理機構:經各地方縣市衛生局核准設立的心理治療所及心理諮商所,民眾可至地方政府官網查詢合格的心理機構,機構應依法規揭示「開業執照」及「收費標準」。

【第2要訣】配有執業執照心理師:心理師執行業務,依法應配戴「執業執照」。

【第3要訣】諮商空間要隱密且隔音:心理機構的諮商空間須同時具備隱密性與隔音效果,並保持室內明亮、整潔且通風。

【第4要訣】依法開立收據:合格心理機構應於每次心理諮商後,依法開立收據及收費明細表予民眾留存。

【第5要訣】依法製作諮商紀錄:心理機構心理師諮商時應依法製作紀錄,並於機構上鎖保存櫃中保存至少10年。

台北市政府法務局消保官楊嵐雅表示,心靈課程不等於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民眾如有心理諮商或治療需求,應該通過正規醫療途徑尋求身心科或諮商心理師協助,而非報名心靈課程。

消保官提醒,心靈課程的常見問題包括:業者暗示課程具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效果誤導民眾報名、於課程中要求學員介紹其他人報名課程、鼓勵民眾分期付款上課,或乾脆將債權讓與資融業者。

楊嵐雅說:「這些分期付款,實際上可能是小額信用貸款,簽約後往往難以解約,或需要支付高額的違約金,消費者簽約前務必仔細瞭解契約內容。」

台北市政府法務局表示「心靈課程不等於心理諮商」。示意圖。資料圖源envato
台北市政府法務局表示「心靈課程不等於心理諮商」。示意圖。資料圖源envato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林上能表示,「諮商」與「課程」最大的不同,在於生命經驗的傷與痛,乃至心理困擾,都是需要有專業心理學與科學基礎的方法,經歷一段安全信任關係的陪伴,與一段時間的轉化,才能夠真正達到所謂的療癒。

林上能說:「短期課程主要是追求情緒張力,看似快速的效果中,容易對民眾產生二次的傷害。」

目前台北市轄內設有精神專科之醫療機構有25家醫院、83家診所、97家心理諮商所及42家心理治療所。民眾可至「衛生福利部醫事查詢系統」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查詢合法立案、可執行心理諮商業務的機構及領有心理師證書的醫事人員等相關資訊。

中央部分,衛生福利部補助各縣市辦理「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到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民眾,3次免費的心理諮商,補助到今(2025)年12月31日為止。

中央補助各縣市辦理「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衛生福利部提供
中央補助各縣市辦理「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衛生福利部提供
各單位連絡資訊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24小時)

北市衛生局 紀玉秋專門委員
(02)27208889轉3438/0979-305-082

北市教育局 陳今儀科長
(02)27208889轉6430/0917-711-071

北市法務局 楊嵐雅消保官
(02)27208889轉1320/0933-89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