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曾任聯合報記者、聯合晚報地方中心主任、國立聯合大學兼任講師,著有《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等十餘本書,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第33屆客家文化夏令營,7月中旬將在苗栗縣西湖渡假村舉行,總幹事張義品要我講一堂課,使我想起1996年的第7屆首次移師苗栗明德水庫教師會館,我也參與籌辦,除聘請在地作家李喬、水彩畫家張秋台、「山歌」局長張紹焱…等人授課,也向服務的聯合報文教基金會爭取10萬元贊助。
轉眼已過了26載,至今已有近6千人次參加夏令營,網羅客家語言、文史、戲曲、音樂、藝術各方專家授課,文化薪傳;而擔任夏令營營長最長的文學巨擘鍾肇政、古國順教授,已先後辭世,令人感念。
1987年7月15日台灣解除戒嚴,政治、社會有如脫韁野馬,風起雲湧,林一雄、邱榮舉、戴興明、陳文和、胡鴻仁、梁景峰、黃安滄、鍾春蘭、魏廷昱等9位年輕學者、媒體人,不滿廣電頻道限制客家母語,為爭取母語權、文化權,那年10月25日成立《客家風雲》雜誌,為客家發聲,我也參與撰稿,創刋號風雲人物是首位到大陸採訪探路的李永得。
有《客家風雲》發聲,才促成1988年12月28日的「還我母語」萬人大遊行,雖驚動朝野,卻有如「犬吠火車」,只在台視象徵性地開放半小時的客語電視節目《鄉親鄉情》。《客家風雲》總編輯陳文和有鑑於此,決定舉辦客家文化夏令營,以薪傳客家文化。
在新埔義民廟董事長魏雲杰支持下,首屆客家文化夏令營於1990年8月中旬在新埔義民廟舉行4天,由陳文和擔任營主任,聘請李喬、羅肇錦、林柏燕、陳運棟、劉還月、謝俊逢、林子淵,分談客家人个台灣認同、客家語言、文學、歷史、民俗、音樂與客家流行歌曲創作。夏令營也下鄉探訪音樂家鄧雨賢故居,參觀北埔老街,舉辦客語演講比賽、客語歌唱晚會。
首屆夏令營迴響不錯,《客家風雲》後改為《客家》雜誌,決定每年續辦,從第2屆起增加親子營,讓文化往下紮根;第8至15屆又增加師資營,培訓客語薪傳師。第2屆仍在義民廟舉行,請鍾肇政擔任營長,他運用人脈廣邀各界名師,他也主講「新个客家人」。
鍾肇政前後擔任了8屆營長,之後由古國順接任,共擔任了10屆,他是客語音韻專家,兩老為客家文化的傳承,都獲客委會終身貢獻獎。擔任營長的還有羅肇錦、梁容茂、徐正光、林光華、陳石山、溫彩棠、黃永達、徐煥昇等人;徐煥昇從大四起開始帶親子營,至今已27屆,也獲客委會頒成就獎。
除上述人物,楊兆禎、黃榮洛、鍾鐵民、楊鏡汀、徐登志、杜潘芳格、彭清欽、鄭榮興、曾文忠、彭瑞金、范文芳、何石松、曾彩金、林勤妹…等近百位客家名師,也為客家文化的傳承奉獻心力,惜有些已辭世。因《客家》雜誌人力有限,也得感謝每年默默幫忙的志工們。
文化薪傳,任重道遠,33年來客家夏令營主要在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市舉行,也曾移師台北、高雄、宜蘭、台中、台南、南投等縣市,惜足跡未到南客大本營的屏東,後山花蓮、台東,以及詔安客的雲林,盼未來也能前往舉辦,讓客家文化種籽能撒向全台。
歡迎討論或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