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妍、蔡依璇/綜合報導】古早大灶的煙囪上,掛著一串串以棉繩綁起、黑硬發亮的酸柑茶。這樣的景象,是許多客家長輩久遠的兒時記憶,也是劉還月自創品牌「酸柑茶人」的商標形象。

酸柑茶源於客家人過年祭祖時,偏好使用外表碩大討喜的虎頭柑來「壓神桌」。但虎頭柑酸澀難以入口,沒有食用價值,客家人便將果肉挖出混合茶葉、藥草回填入果殼,反覆蒸曬九次,製作成可長久保存的酸柑茶。台灣氣候潮濕,古早時代保存酸柑茶的最好場所,便是大灶上的煙囪。小火慢煮後的茶湯,溫潤回甘,視各家配方有不同香氣。

大灶上掛著酸柑茶的景象,是許多客家長輩的兒時記憶。蔡依璇攝
大灶

大灶上掛著酸柑茶的景象,是許多客家長輩的兒時記憶。蔡依璇攝

煙囪邊相當適合儲藏酸柑茶。蔡依璇攝
煙囪

煙囪邊相當適合儲藏酸柑茶。蔡依璇攝

客家女兒的私伽 捨不得喝的酸柑茶

「酸柑茶在台灣一直都是被忽略的茶。」從事報導文學多年、從小跟著家裡製作酸柑茶的劉還月說,酸柑茶展現客家人敬祖惜物的生活智慧,集文化和實用意義於一身,在現代社會受重視的程度卻遠不及其價值。

劉還月說,酸柑茶在古早社會是珍貴的藥用資源,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從煙囪上取下。「如果阿婆說:『小病過兩天就好了,喝什麼喝。』那晚輩也只能摸摸鼻子。」此外,酸柑茶也代表著娘家對女兒的疼惜。他表示,一般家庭擔心女兒出嫁後,忙於照顧夫家,生病時無人照顧,往往會在紅箱 (嫁妝裡專屬女兒的私伽)中放幾顆酸柑茶,讓女兒生病時有個依靠。

劉還月說他曾遇過一位關西的阿婆,「她十幾歲出嫁時,媽媽給了十顆酸柑茶,到阿婆七十歲竟然還剩三顆。為什麼?她不敢喝,因為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生更嚴重的病。那種心情你知道嗎?酸柑茶早期多是自產自用,沒有在販售。」

蔡依璇攝
劉還月

蔡依璇攝

真「後發酵茶」 九蒸九曬不馬虎

劉還月在一場心臟手術後的接連病痛,讓他休養了近兩年。「最後我每天在家裡看著酸柑茶,下定決心好好去理解它。」劉還月說,第一件事就是要搞懂古法所說的「九蒸九曬」究竟是一種次數多的形容,還是非得反覆蒸曬九次不可?

「很多前輩跟我說,什麼時代了,電烘一烘就好。我九蒸九曬要半年,他進烤箱一個禮拜就好了。」劉還月表示,他做過飲食研究,「找不到資料參考時,就自己實驗吧!」他親自試喝不同蒸曬次數的成果,發現六蒸曬茶明顯帶有刺激性;七蒸曬茶刺激性減少,但五味雜陳;八蒸曬開始回甘,但仍有雜味;直到九蒸曬,茶香才終於穩定,雜味幾乎消失。這讓劉還月確定,「九蒸九曬」確實是製作酸柑茶的必要工序。

劉還月指出,酸柑茶是真正的「後發酵茶」,在高溫溼熱的無氧環境中,有利於黑麴黴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發酵、分解果肉中的醣類,除去苦澀味和青草味,使風味更加淳厚馥郁。他堅持讓酸柑茶日曬1000小時以上,而非烘烤,因為太陽的熱輻射作用,可促使果茶緩慢且持續地熟成,產生無可替代的陳香。

劉還月提供
日曬中的酸柑茶

劉還月提供

成本高、煮茶不便 縮小版「半顆茶」打開新道路

「但酸柑茶有很多不合時宜的地方。」劉還月坦言,酸柑茶製作耗時費力、成本高,開茶不易、煮茶不便,一旦開茶,香氣就開始散失,一次煮整顆又喝不完,大大影響人們飲用的起心動念,也讓許多消費者傾向購買收藏,而不是喝下肚。

劉還月為此研發專用茶刀,可以優雅開茶,甚至推出小茶甕,解決藏茶問題。但仍有客人說:「你的茶很好,但用一般的玻璃茶壺,而不是用陶甕煮,一定不好喝、沒有價值。」

「有一天,我就開始想,不行!我一定要改變這些事。」劉還月開始試驗各式酸柑茶作法,包括內料不回填果殼,直接製成茶餅;以不織布或棉布包裹內料做成茶球。這些做法可以悶泡不須煮茶,但風味總是不對。

劉還月又把陳皮貼回去,但仍感覺缺少什麼。他另闢方向,採用小顆檸檬取代虎頭柑,製作縮小版的酸柑茶,煮出的茶量可一次飲用,連帶解決保存問題,「結果味道就對了,可以這樣生產!」

劉還月提供
各式半顆茶作法

劉還月提供

但小顆的檸檬因為不上市反而貴,導致成本更高外,最重要的是泡不開。劉還月突發奇想:「一顆泡不開,半顆試試看?」他繼續一遍遍試飲不同蒸曬次數的成果,發現九蒸九曬雖有圓滿陳香,卻也去除了果香及藥草香氣。他改採三蒸三曬,以不同配方的藥草做為賣點,果然市場接受度大為提升。

在劉還月的堅持不懈、多方嘗試之下,價格親切、可悶泡、一次飲用的「半顆茶」系列商品自此誕生,打開百年客家黑茶的嶄新道路。

身為劉還月的學生、半顆茶粉絲之一的簡素津,回想起初次看到又大又硬的酸柑茶,覺得開茶、煮茶實在太麻煩,但她表示,劉還月改良後的酸柑茶,更方便、親民,能隨手泡來喝,味道彷彿一杯自然又溫潤的養生茶。「我最喜歡爬山的時候帶一壺,前一晚泡好,冰起來,到了山上喝,特別感動。」

得獎無數的文史工作者 劉還月轉身酸柑茶人

【李宥妍、蔡依璇/新竹報導】曾獲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圖書出版金鼎獎、聯合報報導文學獎、中…

酸柑茶
國家文化記憶庫指出,酸柑茶被喻為台灣版普洱茶,兩者都是後發酵茶、壓緊茶,茶體黑硬、愈陳愈香,也都被視為帶有藥用功能,沖煮前要先以工具敲碎。
酸柑茶講究茶果香混合的酸甘滋味,製程繁複,價格近年逐漸飆高,目前製作茶廠不多,主要分布在苗栗頭份、三灣、獅潭,還有新竹少數幾個客家鄉鎮。
酸柑茶極能代表客家人克勤克儉精神。超過30年的老酸柑茶就如老菜脯,有一種經過歲月熟成的美好滋味。

劉還月四處推廣酸柑茶。劉還月提供
酸柑茶推廣會

劉還月四處推廣酸柑茶。劉還月提供

劉還月四處推廣酸柑茶。劉還月提供
酸柑茶推廣會

劉還月四處推廣酸柑茶。劉還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