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國際政壇真不平靜。德國國會當地時間16日表決對總理蕭茲(Olaf Scholz)的信任投票案,記名投票結果顯示,有394名投不信任票、207位議員投下信任票,116人棄權,國會通過對蕭茲的不信任案。蕭茲將請求德國總統史坦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解散國會,明年2月23日舉行新的國會大選。
法國國會甫於本月4日通過不信任動議,導致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政府垮台。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13日任命與他所屬政黨結盟的民主運動黨主席、73歲的白胡(Francois Bayrou)接任法國總裡。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因為法國政治動盪,於14日將法國信評下調到Aa3。亞洲的韓國,則是因總統尹錫悅於本月3日宣布緊急戒嚴令,14日遭國會通過彈劾停職。
蕭茲自2021年12月上任後,以國會多數席之姿主動組閣。蕭茲當時邀請綠黨哈柏克及自民黨林德納,共組3黨聯合執政內閣,由於社民黨代表紅色,綠黨代表綠色,加上自民黨的黃色,執政聯盟又被稱為「紅綠燈聯盟」,是1991年兩德統一後首次出現的內閣形式。此舉打破基民盟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長年來與政治光譜稍遠的黨,所組成的大聯合政府模式。
紅綠燈內閣運行2個月後,由於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在烏克蘭邊境部署俄羅斯軍隊;蕭茲在2022年2月15日,訪問克里姆林宮、希望阻止戰爭爆發,一週後,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
戰爭迫使蕭茲這個新任政府,必須馬上應對全面危機。德國長期依賴俄羅斯的能源輸入,戰爭爆發後,電價與物價調漲,引發德國通貨膨脹,「沒錢」的抱怨聲起,景氣低迷。
今年11月,蕭茲在內閣協商2025年度總預算的一項閉門會議中,開除自民黨籍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他在會後聲明說,他與林德納不再有足以共事的信賴。林德納遭蕭茲開除財政部長一職後,率自民黨退出內閣,執政近3年的德國3黨聯盟內閣宣告瓦解,剩下207席社民黨與117席綠黨未達國會多數。
蕭茲面對內閣垮台、失去過半席次,國會議事陷入空轉,多數民調也顯示,德國民眾希望盡快組成新的政府。國會黨團代表與總統史坦邁爾開會,敲定在明年2月23日重新舉辦國會選舉,蕭茲鬆口表示願意將信任投票案提前。
根據《德國基本法(Grundgesetz,即德國憲法)》第68條規定,聯邦總理有權向聯邦議院提交動議,表達議院對總理信任。總理可結合實際問題,或單獨提出信任問題動議作為動機,例如紅綠燈聯盟瓦解後,失去多數決的國會狀態。國會收到總理書面提案後,必須等待48小時做出決定。
蕭茲12月11日向國會主席巴斯(Bärbel Bas)提交相關文件,國會於12月16日召開特別會議審理。
依法,如果總理贏得信任投票,政府將保持現狀繼續運轉,直到原定明年9月28日的國會選舉;如果總理信任投票沒有通過,他可向總統要求解散國會,總統有21天時間來決定。一旦總統宣布國會解散,國會必須在60天內重新選舉。
在信任投票開始前,國會各黨團代表登記發言。蕭茲強調,這場信任投票是為了一場新的選舉,「眼前需要對德國未來路線,做出根本性的決定。」「在這次選舉中,公民可以決定政治路線。我今天向選民們提出信任投票,作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是否敢對未來進行大力投資?」
基民盟與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Union parties)黨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接著上台說:「您,蕭茲先生,不配贏得信任。」他稱國會舉辦信任投票是「鬆一口氣的一天」,還批評蕭茲缺乏尊重,尤其是對自民黨主席、前財政部長林德納的講話方式「更是徹頭徹尾無禮」。
梅爾茨也指責蕭茲的經濟政策失敗,「德國正經歷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而蕭茲只是靠增加稅收和債務來加重後代負擔。
綠黨籍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隨後上台,他指出,「我們都被對方煩到,」綠黨已經盡一切努力確保政府繼續運轉。
哈柏克還表示,「政府不能對抗政府,」政府能夠保持能量持續運作是關鍵,而且不是新的選舉就會讓一切更好,問題是「政治家如何再次贏回信任。」
蕭茲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49年成立以來第9任總理,也是第6位提出信任投票的總理。
第1位是第4任總理布朗特(Willy Brandt)於1972年9月20日提出;接著是第5任總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在1982年2月3日由反對黨發起的信任投票中遭罷黜。第6任總理柯爾(Helmut Kohl)繼任,他於同年12月17日提出信任投票。第7任總理施若德(Gerhard Schroeder)在任內共提出過2次信任投票,分別是2001年11月16日與2005年7月1日。
其中,布朗特、柯爾都輸掉國會的信任,而在重新舉辦的選舉中再次當選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