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宋佩遙/新竹報導】大家近來有發現關西街道變得不一樣了嗎?客家委員會以關西為示範點,推動客庄街道景觀改善與招牌改造,把傳統街區顏色混亂、甚至外型突出的大型招牌,以4年的時間與店家溝通,重新設計成具有美學概念的「小招牌」,目前已完成關西街區80%的改造,超過380間店家、560面招牌參與,客委會主委楊長鎮今(6)日表示,未來希望推廣到全台灣市鎮,希望更美麗的台灣、更美麗的客家從關西開始做起。
楊長鎮以自己2016年前往德國浪漫大道考察的經驗指出,他看到德國的環境、空間與招牌的美感,再回頭看台灣的街區,「越看越傷心,因為連他們的車尾燈都看不到。」台灣街區有質感的小招牌,往往隱沒在大招牌的軍備競賽中,最後整條街的視覺便失控了。但他不認為台灣人的水準會願意一直這樣下去,「是在等待有人啟動,所以我們啟動再先,希望可以一直往下走。」
客委會今日於新竹客運關西站2樓地方創生空間,舉辦階段性經驗分享與「明日關西沙龍講座」,邀請桃竹苗中4縣市政府、關西鎮公所、招牌改造執行單位、店家與相關領域專家共同參與,分享關西街區改造經驗與未來展望。
為何選定關西來推動小招牌運動?楊長鎮解釋,關西有農村也有完整商業型態的街市,是一個典型的客庄,「招牌在全台灣的市鎮都是大規模的小問題,造成台灣空間、美學、風貌非常大的衝擊」,客委會4年來一步一步與關西鄉親溝通,現在已有80%店家參與改造,帶來全面性的效果,剩下20%則是連鎖商家占多數,接下來的任務是思考如何去和這些商家溝通,同時也希望繼續和地方合作,進行地方特徵色的管理色彩計畫,提升整個關西生活品質、生活空間。
竹冶設計總監羅傑則分享執行面的心得,他認為同樣是實體工程,推動小招牌運動的難度其實大於建築工程,因為建築從畫圖、施工逐步完成,但小招牌運動卻是要一家一家拜託。為了提升店家意願,團隊從訪談開始,繪製模擬圖、做了示範街道,最終在去年11月完成80%的招牌改造。
現場也由楊長鎮頒發感謝狀予參與招牌改造的示範店家,並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主持講座,由羅傑、客委會參事江志成、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處長游志祥、關西鎮鎮長陳光彩與水越設計總管周育如與談,針對關西的轉變提供專業見解。周育如說,台灣許多商業繁盛的地方,反而少了質樸的生活感,例如關西生活圈的色彩便非常和諧,透過色彩與質感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活風景。
客委會指出,客庄各鄉鎮文化建設需要長期性、制度性、規範性的重建工作,未來將避免一蹴可幾的加法工程設施,而朝向硬體結合文化美學,提升質感且能展現質樸深層之客家文化力的整體空間建設,才能有效結合中央政策資源,常態性累積成地方能量。
客委會去年選定關西作為「客家色目」(客家色彩)計畫第一個客庄特徵色試辦地區,從色彩美學的觀點分析客家生活環境、地形地貌、人文歷史,引導從環境色彩的角度定義客家色彩,2022年12月出版《靚庄——客家關西色彩》操作手冊,並獲得SD雜誌「2022 Taiwan Design Best100」年度在地文化新演繹獎項。
「關西共好——改造計畫階段性經驗分享」系列活動自今、明兩天,於新竹客運關西站2樓有關西小招牌運動成果展示,歡迎民眾蒞臨參觀。明日上午11點半至下午4點規劃有「關西古樸之美——打卡趣活動」,只要民眾在關西鎮上與景物合照,分享及tag「客庄369」在社群媒體上,敘述景物色彩或小招牌看法等,即可至新竹客運關西站二樓領取宣導品,每人限領一次,數量限額100份,領完為止。
歡迎討論或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