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志傑,大學生,桃園人,這下戴台中(四縣腔)

「屋愛朝朝掃,田愛日日到,書愛時時讀」,恁樣个諺語流傳了恁多年,到底做麼个頭擺人都恁重視讀書?讀書到底有麼个用呢?還有做人摎讀書有麼个相關咧?

最簡單來講,讀書就係為著分自家得著多一息知識,正毋會分人騙去。這下个科技發展緊來緊遽,逐日都有無共樣方式个詐騙發生,若係讀書、看新聞做得分大家人還較了解這隻世界發生个事情,𫣆(enˊ)俚就做得得著較多資訊,正毋會受害。

再過來,讀書讀書,讀書个內容,做得係西方科學牛頓這兜人个理論,乜做得係中國古老聖賢流傳千年个智慧。這兜都係智慧个傳承,分𫣆(enˊ)人在學習知識後,再過經過當多合作,發展全世界个文明。故所讀書,係為著自家,乜做得係為著歸隻人類社會。尤其,頭擺客家人有恁樣豐富个智慧,像係二十四節氣、師父話、價值觀這兜,都看得著老祖先經過了一生人个體會、觀察後,得著个結論。讀書分𫣆(enˊ)俚做得順著一條大路進前,帶等前人个養分共下向前行。

毋過就算讀了恁多書,𫣆(enˊ)俚還係愛記得「先做人,正讀書」這隻道理。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生活在現下个時代,𫣆(enˊ)俚做得享受著个生活都係前一代人打拚下來个,一定愛知得感恩,乜愛知讀了再過多書,「人做正來」正係最重要、最基本、乜係最尾个目標。𠊎(ngaiˇ)个先生識同𠊎(ngaiˇ)講過:「做醫生毋使做一個名醫,毋過定著愛做好一個良醫。」絕對有厥个道理。在這時代,想愛做醫生愛通過當多个考試,盡難想像愛讀个書有幾多,還過愛摎這兜專業運用在救人,若係無摎自家做正,讀了再過多个書乜無意義了,諺語講:「一字值千金,千金難買聖賢心」就係講讀書當重要,毋過比讀書還較重要个係,愛識人情義理。

老古人言講:「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耕田讀書」,現在个時代較少有耕田人了,毋過讀書嗄係每一個人都做得著个,乜係為自家增加價值,這也係頭擺人傳下來个觀念,𠊎(ngaiˇ)試著有一句話堵好展現了歸篇文章个重點:「做人摎讀書係一生人个習慣」,毋單淨說明了客家人晴耕雨讀、重視教育个精神,乜講出𫣆(enˊ)理解做人个道理,正做得在社會上有自家个位所,再過延續到客家精神,正係百年个歷史當中,客家人共樣煞猛打拼,尋著在世界恁多文化肚个位仔。無論世界仰般仔來變化,客家精神个價值永久毋會變。

華語

「屋子要每天掃,田要每天到,書要時時讀」,這樣的諺語流傳了這麼多年,直到現在還是在強調讀書這件事,到底為什麼古時候的人都這麼重視讀書?讀書到底能有什麼用呢?而做人與讀書有什麼關係呢?

最簡單而言,讀書就是為了讓自己得到多一些知識,以至於不會受人拐騙。現今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每一天都有不同方式的詐騙發生,如果讀書、看新聞能讓大家更加了解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我們就能得到更多的資訊,進而防止受害。

再者,讀書讀書,讀書的內容,可以是西方科學牛頓這些人的理論,也可以是中國古老聖賢流傳千年的智慧。這些都是智慧的傳承,讓人類能在學習知識後,再透過合作,發展全世界的文明。所以讀書,是為了自己,也可以是為了整個人類社會。尤其,以前客家人有著這麼豐富的智慧,舉凡二十四節氣、俗諺語、價值觀等,都看得到老祖先經過了一輩子的體悟、觀察後,所得出的結論。讀書讓我們能夠循著一條道路前進,帶著前人的養分一同前行。

不過儘管讀了這麼多書,我們還是要記得「先做人,才讀書」,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生活在現在的時代,我們能享受到的生活都是前一代人為我們打拼下來的,一定要知道感恩,也要知道讀了再多的書,「端正自己的品格」才是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終的目標。我的老師曾經和我說過:「做醫生不必成為一個名醫,但是一定要做好一位良醫。」絕對有他的道理。在如今的時代,當醫生都要通過滿滿的考試,讀書量難以想像,還有要將這些專業應用在救人,如果沒有端正自己的品格,那讀了再多的書也沒有意義,諺語說:「一字值千金,千金難買聖賢心」正是說明了讀書固然重要,但比讀書更加重要的是,要懂得人情義理。

古諺說:「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耕田讀書」,現在的時代已經比較少有耕田人家了,但讀書卻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也是為自己增加價值,這也正是古人傳承下來的觀念,我覺得有一句話能非常貼切的體現這整篇的文章:「做人和讀書是一輩子的習慣」,不僅說明了客家人晴耕雨讀、重視教育的觀念,也更是點明了我們理解做人的道理,才更能在社會上立足,再延續到客家精神,正是在百年的歷史當中,客家人依舊勤奮打拼,尋求在世界諸多文化中的一席之地。不論世界怎麼樣變遷,客家精神的價值始終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