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藝晅、朱愷元/新竹報導】蒸籠一打開,裊裊白煙伴隨清香升起——這是野薑花獨有香氣。不同於南部粽的軟糯油亮、北部粽的濃郁醬香,新竹內灣的「野薑花粽」散發獨有的清新自然,小巧玲瓏,一顆20元的銅板價,就能品嚐來自山城中油羅溪的饋贈。

剛蒸好的野薑花粽,獨特的香氣四溢。朱愷元攝
剛蒸好的野薑花粽,獨特的香氣四溢。朱愷元攝
平日依舊有許多客人上門購買。朱愷元攝
平日依舊有許多客人上門購買。朱愷元攝

走進新竹縣橫山鄉的內灣老街,不同於台灣多數老街,這裡的街道依著山形地勢而起,蜿蜒曲折,藏身於山腳。內灣老街的招牌「野薑花粽」,源於石禹鈞的阿嬤——范玉英的童年滋味。「那時候內灣鄉親決定要把這邊弄成一個商圈,讓大家提議推出特色的料理。」石禹鈞表示,當時70歲的范阿嬤,想起小時候,父母都用油羅溪畔的野薑花葉包裹米飯,就這樣,這股好滋味開始在老街販售。

店面從范阿嬤一路接手至第三代,60幾年來,這股清新的童年記憶,牢牢留住饕客的心與胃。「范阿嬤野薑花粽」這小小攤位,正對內灣大橋,與山巒綠意相呼應。

灣老街的招牌「野薑花粽」,源於石禹鈞的阿嬤——范玉英(左)的童年滋味。朱愷元攝
灣老街的招牌「野薑花粽」,源於石禹鈞的阿嬤——范玉英(左)的童年滋味。朱愷元攝
位於內灣老街中的范阿嬤野薑花粽,營業60多年,現已傳至第三代。朱愷元攝
位於內灣老街中的范阿嬤野薑花粽,營業60多年,現已傳至第三代。朱愷元攝

清晨4點,石禹鈞就要起床,準備當日需要的食材。野薑花葉需要新鮮割取、清洗,糯米與香菇、紅蔥、肉絲等配料,需要現炒備好,「這些都是工序啦!現在蠻習慣山裡的步調,時間一到就自然起床,不會像以前在台北上班,鬧鐘每五分鐘設一個,還起不來。」

端午節的到來,公司行號、老顧客的訂單絡繹不絕,石禹鈞透露,一天基本要包上千顆。他表示,這兩個禮拜是「全家總動員」,自己、妻子、爸爸、媽媽四個人一起包粽子,才能完成訂單。只見石禹鈞手起刀落,約莫15秒完成一顆粽子,他分享,自己是兩年前開始學會包的,經驗老道的二代老闆——石禹鈞媽媽,不用10秒就能包好一顆粽子。

第三代老闆石禹鈞在兩年前返鄉,接下家業。被問及當初是否有過掙扎,石禹鈞毫不思索地說:「不太會耶!因為野薑花粽是內灣的特色,這裡也是我的老家。我也是被『野薑花粽』養大的,如果野薑花粽消失了,我也覺得很可惜。」

石禹鈞說,看見父母、阿嬤年事已高,再加上做吃的,身體真的很勞累,也讓他更加堅定返鄉的心意。他太太、李思萱說,公婆沒給他們夫妻太大壓力,「他們也是希望年輕人該休息的時候,還是可以放鬆,彼此都蠻和睦地互相幫忙。」

清晨4點,石禹鈞就要起床,準備當日需要的食材。朱愷元攝
清晨4點,石禹鈞就要起床,準備當日需要的食材。朱愷元攝
第三代老闆石禹鈞。朱愷元攝
第三代老闆石禹鈞。朱愷元攝

在攤位前招呼客人的李思萱,熟練地將剛出爐的粽子裝袋遞出,人潮未間斷,她的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笑容。她說:「雖然會累,但當老顧客分享,吃那麼多家,還是喜歡我們的口味時,聽了就很感動。 」李思萱在今年5月正式返鄉,主要負責外場,她笑稱,丈夫講話比較快狠準、直接,她常提醒先生「講話慢一點、拉長一點。」如今,夫妻倆一人在內場、一人顧外場配合。

小老闆娘李思萱今年5月才開始幫忙,現在已經架式十足。朱愷元攝
小老闆娘李思萱今年5月才開始幫忙,現在已經架式十足。朱愷元攝
小老闆娘李思萱今年5月才開始幫忙,現在已經架式十足。朱愷元攝
小老闆娘李思萱今年5月才開始幫忙,現在已經架式十足。朱愷元攝

野薑花粽的獨特之處,在於粽葉。石禹鈞說,包野薑花粽,必須使用新鮮野薑花葉片,才有野薑花的淡雅香氣,粽子尺寸也因葉片嬌小玲瓏。粽餡以糯米、肉絲、香菇、野薑花粉炒香,米粒分明、口感清爽,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香氣與內餡的細膩平衡。

近年來,他們也順應素食趨勢,推出以紫米、香菇、素肉絲製作的素食版本,同樣廣受好評。石禹鈞說:「有些客人不是吃素的,但他們也喜歡素的野薑花粽,因為它味道與葷粽完全不同。」

除了有葷、素之分,店裡也有北部粽、南部粽的選擇。石禹鈞表示,現代人日常吃粽子,數量也越來越少,多增加些品項,生意也會比較穩定。

談起最道地的吃法,石禹鈞說:「我們內灣就是吃原味,然後捧著葉子吃。」但現在客人都習慣把葉子拔掉,因為不想要弄髒手,就直接放到塑膠袋裡吃。石禹鈞補充,有些客人還會想要加甜辣醬,「我是不建議加甜辣醬,因為香氣會被搶走。」

野薑花的葉子較小,所以也比一般的棕子較小。朱愷元攝
野薑花的葉子較小,所以也比一般的棕子較小。朱愷元攝
野薑花粽內的油飯,有香菇、瘦肉、菜脯及蝦米。朱愷元攝
野薑花粽內的油飯,有香菇、瘦肉、菜脯及蝦米。朱愷元攝
有葷食(右)及素食(左)的野薑花粽,雖然都包著相同的葉子,但味道卻大不相同。朱愷元攝
有葷食(右)及素食(左)的野薑花粽,雖然都包著相同的葉子,但味道卻大不相同。朱愷元攝
如果喜歡吃有特色、野薑花香氣更重的,可以選擇素食粽,如果喜歡香菇味重一點、口味重些,可以選擇葷粽。朱愷元攝
如果喜歡吃有特色、野薑花香氣更重的,可以選擇素食粽,如果喜歡香菇味重一點、口味重些,可以選擇葷粽。朱愷元攝
素粽有獨特的紫米香,加上野薑花的味道,融合恰好、不突兀。朱愷元攝
素粽有獨特的紫米香,加上野薑花的味道,融合恰好、不突兀。朱愷元攝

石禹鈞雙手提著剛熱騰騰的炒料桶,走進店內,重新坐下,繼續俐落地包起粽子;李思萱則是接過剛綁好的粽子,說道「這一串我送蒸籠囉!」夫妻倆的默契,流露出一種純樸而日常的幸福感。

若有幸探訪內灣老街,不妨停下腳步,咬一口來自山城的小小粽子,品味山野與回憶交織的好滋味。

每天都要包上好幾桶的野薑花粽。朱愷元攝
每天都要包上好幾桶的野薑花粽。朱愷元攝
平日依舊有許多客人上門購買。朱愷元攝
平日依舊有許多客人上門購買。朱愷元攝
剛出爐的野薑花粽。朱愷元攝
剛出爐的野薑花粽。朱愷元攝
客人絡繹不絕的上門購買野薑花粽。朱愷元攝
客人絡繹不絕的上門購買野薑花粽。朱愷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