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22日撤銷哈佛大學(Havard University)招收外國學生的權利,他與這所全球知名學府間的對立又一次嚴重升級。哈佛統計,2024到2025學年招生總數中,約27%是外國學生,近6800人。
川普(Donald Trump)聲稱,哈佛大學是反猶太主義和「覺醒」自由意識形態的溫床,要求校方接受招生和聘僱方面的監督,卻遭到拒絕,令他極為不滿。川普先以聯邦補助款要求哈佛大學就範,遭哈佛大學告上法院;川普隨後取消哈佛的免稅地位;如今進一步撤銷哈佛招收外國學生權利。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在寫給哈佛信中表示:「哈佛大學的學生及交換訪客(SEVIS)計畫認證已被撤銷,立即生效。」SEVIS是讓外國學生獲准在美就學的主要系統。諾姆在信中寫道:「正如我在4月信中所解釋,招收外國學生是一種特權…所有大學都必須遵守國土安全部的要求,包括學生及交換訪客計畫規定下的通報要求,以維持這項特權。」
信中還寫到「由於貴校拒絕遵守國土安全部多次提出希望取得相關資訊的要求,同時讓敵視猶太學生、宣傳支持哈瑪斯(Hamas)的同情思想、實行『多元、公平、包容』種族歧視政策的不安全校園環境繼續存在,貴校已喪失這項特權。」
諾姆指控哈佛「助長暴力、反猶太主義,並配合中國共產黨。」
諾姆表示,若哈佛能在72小時內補提交國際學生紀錄,就能重新取得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她最新的要求包括:提供所有紀錄,特別是涉及外籍學生參與校園抗議或危險活動的音訊、影像資料與相關文件。新措施將於2025-2026學年生效。哈佛大學2025年畢業生預計下週畢業。尚未完成學業的哈佛國際學生必須轉校,否則他們將失去留在美國的合法身分。
川普上月揚言,若私立的哈佛不同意政府要求,接受外部政治監督,將不得招收外國學生。
哈佛大學隨即抨擊這項措施「違法」,將對校園和國家整體造成「嚴重傷害」。
哈佛聲明表示:「我們全心致力維持哈佛接待國際學生和學者的能力…我們正努力迅速為群體成員提供引導和支持。這種報復行動可能會對哈佛群體和我國造成嚴重傷害,並損及哈佛的學術及研究任務。」
這場川普政府與美國知名長春藤大學間的衝突,從今年4月開始正式爆發。川普政府以政府撥款補助金要脅,要求各常春藤大學答應修改校內規則,不得禁止保守派的言論,箝制反猶太等活動,被認為干涉大學學術自由。但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在4億美元的撥款下低頭,答應政府條件,但在師生激烈反對下,校長辭職。
4月11日,川普將矛頭對準最負盛名的哈佛大學,以22億美元的聯邦政府撥款為手段,要求哈佛大學壓制反猶的言論和行動,還要求在政府的監督下,入學標準不得保護少數族裔的學生,甚至哈佛大學在聘雇教授上,也要接受政府組成的監督委員會監督。哈佛校長加伯(Alan M. Garber)決定拒絕川普政府的撥款條件,告上法庭。
哈佛大學隨後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教育部停止扣留聯邦資金或強制要求大學交付資料。普林斯頓、布朗大學等150多所大學校長則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表示川普政府正在對美國高等教育執行「前所未有的政治干預」。
哈佛大學在51頁的起訴書中,指控川普政府試圖限制哈佛教師的教學內容,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訴訟引用1969年最高法院一份支持高中生第一修正案權利的意見書「教室是第一修正案旨在保護的特殊『思想市場』。」起訴書還指出,政府「無法證明對反猶主義的擔憂與它凍結的旨在拯救美國人生命的醫學、科學、技術及其他研究之間存在任何合理的聯繫。」
加伯也發表公開信控訴川普政府:凍結哈佛大學約22億美元的研究資金;威脅部分國際學生就學資格。他認為政府的要求違法且越權,不僅破壞學術自由,也影響多項重要研究,包含多發性硬化症、阿茲海默症的治療開發,「作為一名猶太人和美國人,我非常清楚,人們對日益增長的反猶主義的擔憂是合理的。」但政府應就哈佛大學打擊反猶主義的方式與學校溝通,政府卻試圖控制「我們的聘用決定以及我們教學的內容。」「哈佛大學不會放棄其獨立性,也不會放棄其憲法權利。」
面對哈佛大學的訴訟,川普5月2日在自家社媒「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表示:「我們將取消哈佛(大學)的免稅地位。這是他們活該!」
5月3日,哈佛大學收到一份清單,命令校方關閉多元化辦公室,配合移民當局篩查國際學生,改革治理、招聘做法與招生程序。
哈佛是美國歷史最久、資金最雄厚的大學,至今培育出162位諾貝爾獎得主,從臉書(Facebook)共同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到羅斯福、小布希、歐巴馬等8位美國總統都是哈佛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