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根據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全球約六分之一的農地受到有毒重金屬污染,影響面積約2.42億公頃,高達14億人生活在高風險地區,其中亞洲地區的污染問題尤為嚴重。
《The Guardian》報導,根據英國約克大學生物學系萊洛特博士(Dr. Liz Rylott)的最新報告,全球約14%至17%的農地受到至少一種有毒金屬污染,包括砷、鎘、鈷、鉻、銅、鎳或鉛,這些金屬的濃度已超過了農業及人體健康安全標準。研究團隊整合了來自全球超過1000個地區調查的最新數據進行分析,其中鎘(cadmium)是分布最廣泛的有毒重金屬,尤其在南亞、東亞、中東部分地區及非洲尤為嚴重。
周四(17日)出版的專業期刊《Science》發表了這份名為《全球土壤有毒金屬污染威脅農業和人類健康》(Global soil pollution by toxic metals threatens agriculture and human health)的研究報告。萊洛特博士指出:「這些發現揭示了有毒金屬對土壤、食物、水源及人類健康的嚴重污染程度。這些被統稱為重金屬的元素可能引發皮膚病變、神經及器官功能下降,甚至癌症等嚴重健康問題」。
土壤中的有毒金屬污染來源包括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例如工業排放、採礦及不當的農業化學品使用。受污染的土壤不僅對生態系統構成威脅,還會降低作物產量、污染水質,並通過食物鏈在農畜產品中累積,危害食品安全。一旦土壤受到污染,有毒金屬可能殞地數十年。
隨著全球對關鍵金屬(如鋰、鈷、鎳等)需求的增加,科學家警告,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可能進一步惡化。萊洛特博士指出:「為應對氣候變遷,我們需要更多技術關鍵金屬來製造風力渦輪機、電動車電池和光電板,而這勢將加劇土壤污染」。
研究結合全球人口分布數據估計,全球約9億至14億人生活在高風險地區,其中亞洲地區的影響尤為顯著。例如,中國、印度、孟加拉等國的農地受到鎘和砷的廣泛污染,威脅當地糧食安全及居民健康。南亞地區的稻米種植區因鎘污染尤為嚴重,可能進一步加劇貧困問題。此外,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和泰國的部分農地也因工業化快速發展而受到鉛和銅的污染。
萊洛特博士強調:「這份污染地圖顯示,金屬污染無視國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國際合作。許多污染集中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當地社區直接受到影響,進一步加劇貧困問題。這些受污染作物進入全球食品供應鏈的影響尚不明確,但絕對不容忽視」。
專家呼籲,亞洲國家應加強土壤監測與修復技術的應用,並推動國際合作,制定更嚴格的工業排放標準,以減輕有毒金屬對農地及人類健康的長期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