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花蓮仙草花盛開,猶如北海道薰衣草田。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育成4款仙草新品種,其中「花蓮2號」產量達12噸、比其他品種高40%以上。盼加強台灣原生植物在生態保育與永續利用,實現生態、農業與觀光的共贏發展。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長楊大吉表示,蒐集全台仙草品種20多個品系後,篩選出4個品種,分別有不同特性。除了食用之外,特別著重開花期,營造景觀效果,且能吸引天敵,不光能吸引蜜蜂,還有寄生蜂,具生態功能。

楊大吉說,一般仙草開花期為10、11月,花蓮4個品種從10月陸續開花至翌年元月,其中「花蓮2號」產量比其他品種高40%以上,市面上仙草產量每公頃8、9噸,2號則高達12噸以上。

「花蓮3、4號」是機能性成分特別高,如抗氧化能力等,4號花色特別深紫,花期也長,在營造景觀上具有優勢,有利推動休閒產業。

花蓮仙草花海,如今育成4個新品種,盼成功帶動農村經濟與生態保育發展。中央社
花蓮仙草花海,如今育成4個新品種,盼成功帶動農村經濟與生態保育發展。中央社

楊大吉指出,將與學術單位如中央研究院、宜蘭大學等合作,深入研究仙草花的機能性,期待仙草不僅是國人夏天消暑飲品,對打造景觀、給予現代人療癒之感,同時對生態有助益。

花蓮農改場說明,仙草是台灣特有的原生植物,廣泛應用於飲品與甜品中。傳統上以其清熱解毒、降血壓的效果備受推崇。近年來,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仙草富含多酚與類黃酮等機能性成分,例如咖啡酸、槲皮素及山柰酚,展現抗氧化、抗發炎、保護肝腎等多方面的健康價值。

然而,仙草通常在開花前即被採收,因此以往極少有人見到仙草盛開的景象。自2017年花蓮農改場首次發表仙草花海景觀照片後,這美麗的原生植物逐漸受到矚目,從單一農業用途拓展到農業休閒景觀,成功帶動農村經濟與生態保育的發展。

花蓮農改場推仙草新品種,營造紫色花海景觀。中央社
花蓮農改場推仙草新品種,營造紫色花海景觀。中央社
花蓮農改場30日舉辦「仙草新品種觀摩會」,首度展示育成的4款仙草新品種。中央社
花蓮農改場30日舉辦「仙草新品種觀摩會」,首度展示育成的4款仙草新品種。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