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台灣少子化情況嚴峻,成為國安危機。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劉鏡清今(24)日表示,台灣生育率低迷,與結婚率有很大關係,照顧長輩也是壓力之一。相關少子化對策計畫所需預算達1千億元以上。要逆轉少子化很困難,很多已開發國家也都面臨此一問題。在生育補助部分,將研議開放單身婦女可人工受孕。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今(24)日到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我國少子女化現況及對策計畫成效,暨我國與亞鄰國家之留才攬才政策競爭力比較」。國發會報告指出,近年全球人口結構正經歷轉變,少子化與高齡化成為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共同課題。根據聯合國今年報告,全球約有4分之1個國家或地區人口負成長,包含台灣、日本、韓國、中國及泰國等亞洲鄰近國家。

朝野立委關注台灣生育率低迷原因。劉鏡清認為,最大因素是年輕人沒有遇到想要結婚的對象,對婚姻沒有強烈的意願,尤其台灣國情和歐美不同,婚生子女比率非常高,多是結婚後才會生小孩,歐美則不見得如此。過去不太談的「結婚率」問題,會是未來強化的重點。此外,照顧長輩也是壓力之一。目前來看,要逆轉少子化很困難,但得想辦法不再惡化,相關少子化對策計畫所需預算達1000億元以上。

對此,朝野立委則都抨擊低薪、高物價、高房價問題不解決,年輕人可支配所得不高,當然不敢、也不想結婚。也有立委質詢時指出,國發會兩年公布一次人口推估,台灣少子化議題嚴峻,可考慮調整頻率。

劉鏡清表示,政府確實有討論把常態化公布人口統計、統計頻率也要更為密集、不能兩年一次,進而研議常態化作法及人力需求。另在生育補助部分,接下來將著重兩大方向:一是針對想生有困難者,二是強化不孕症解方,將研議開放單身婦女可人工受孕。

至於該如何催出生育率,劉鏡清表示,目前規劃三大方向:首先是協助養育、其次讓結婚的新人早一點拿到或租到社會住宅,最後是協助解放他們照顧父母的壓力。政府目前策略第一步是守住現在的出生狀態,下一步則是思考如何提升生育率。

此外,針對攬才議題,劉鏡清表示,對於重點產業人才需求,鎖定國際人才、數位遊牧人才、僑外生等與台灣有連結對象,透過人工智慧(AI)大數據等多管道方式精準觸及,協助企業攬才。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攬才力道,目前正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法,提出全球菁英1年取得永居、特定專業人才配偶個人工作許可及父母探親無期限限制、畢業僑外生尋職期自由工作等鬆綁。修正草案預計下週便會公開閱覽,並納入中階技術移工的議題,具備如焊接、鑄造模具等一定技術能力,就可適用攬才專法。

針對少子化議題,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立院報告備詢。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