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乳癌蟬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多年,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賴基銘指出,儘管近年整體乳癌存活率已達9成,但還是有些病患會復發或轉移,掌握「Y3K」原則,也就是「每年 Keep3關鍵」:遵循醫囑、勤做運動、營養攝取,有助降低復發風險。
每年10月是乳癌防治月,乳癌長年居台灣女性好發癌症首位。在國內外乳癌的發生率,都有明顯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著實對婦女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早期乳癌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多半的乳癌病人都是在觸摸到乳房腫塊後,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因此只要出現無痛性乳房腫塊;乳頭凹陷或異樣分泌物;乳房皮膚有橘皮、紅腫或潰爛;或是腋下淋巴腺腫大,都需要儘速就醫檢查,以免耽誤治療。
賴基銘指出,國人乳癌5年的整體存活率已高達9成,早期乳癌更超過90%以上,甚至可以治癒。但還是有些病患會復發或轉移,多數乳癌復發常發生在手術後的2到3年內,但經追蹤10年以上仍有少部分病人復發。他提醒,掌握「Y3K」原則,也就是「每年 Keep3關鍵」,只要「遵循醫囑」定期回診、「勤做運動」、「營養攝取」,不只可提升治癒率,更能降低復發風險。
國策顧問暨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委員簡文仁表示,癌症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後勤做運動,能夠改善手術、放射治療和抗癌藥物的許多副作用,還可降低乳癌復發風險,且許多國際研究皆顯示,每週規律的運動可降低5成乳癌死亡率。
簡文仁說,常常聽到乳癌病友說不能提超過2公斤重物,這個觀念應該要改變,只要掌握重量、次數、痠痛感承受原則,並善加使用復健小道具,每天漸進式訓練肌力及伸展,可提升體力、促進血液與淋巴循環,再加上每天溫和按摩、溫和的肌肉收縮與抬高,都可以減緩淋巴水腫的狀況。
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舉辦第13屆「粉紅運動、愛波舞后」活動,聚集全台灣近200名乳癌病友華麗裝扮,用曼妙舞姿來宣告乳癌不可怕,鼓勵病友共同面對,一起迎向未來。其中一位癌友分享,他在短短6個月內接受3個大手術,乳癌術後又經過胃切、腸胃重建手術、肺葉切除等等,一系列的治療讓他無法正常進食,美味當前也止不住反胃,勉強下嚥後又嘔吐出來,短短幾天就掉了10公斤。而熱愛跳舞表演的他,在一次又一次暢快淋漓的旋轉跳躍中,發現運動、流汗可以讓自己心情舒適、放鬆,同時達到伸展效果,更減少副作用及淋巴水腫,更讓他學會與癌共處。
鑒於台灣乳癌發生人數居高不下,好發年齡更較歐美國家年輕。衛生福利部提醒,定期乳房攝影可降低35%乳癌死亡率,同時增加原位癌的發現機會,45-69歲女性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年輕女性從18歲成年後,可定期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年輕族群更應注意自我照護,有任何乳房健康疑慮可及早尋求乳房外科醫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