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倩萍、李台源、宋佩遙/竹東報導】即將代表台灣在巴黎奧運參加男子田徑400公尺跨欄項目競賽的彭名揚,出身田徑世家,父親彭煥樹是十項混合運動國手,母親張奇玉是女子七項全能田徑國手,甚至連哥哥都是青少棒國手。從小大家都是以「他是彭煥樹、張奇玉的兒子」來介紹他;他一心想著有一天要讓別人用「他們是彭名揚的爸媽」來介紹父母,他做到了!
來到新竹竹東彭名揚的老家,彭煥樹與張奇玉在家中客廳接受採訪,彭煥樹外表有些嚴肅、個性也不苟言笑;張奇玉則是很容易掉眼淚,滿滿的母愛溢於言表。
奔馳奧運賽道 田徑世家成後盾
張奇玉說,他們夫妻投身田徑、體育領域,加上孩子的身高都遺傳到彭煥樹,個子蠻高,自然而然,從小孩子們的老師就認為彭名揚與哥哥體育天賦肯定不錯。不過,彭煥樹夫妻說,沒有刻意引導彭名揚和哥哥踏入體育的領域,但彭名揚和哥哥,小時候學習直排輪、游泳,都有不錯的表現,而孩子們想學什麼項目,彭煥樹夫妻就盡量地接送、滿足孩子的需求。
儘管彭名揚,或是彭煥樹夫妻都認為,從小到大沒有刻意讓彭名揚往田徑發展方向,但從張奇玉的許多回憶可以發現,夫妻的田徑經驗,對於彭名揚一舉獲得巴黎奧運參賽資格,功不可沒。正是有田徑專業的父母,能在技術上或是賽場心態給專業的建議與指導,成為彭名揚奔馳場上的強力後盾。
「這是名揚願意和我們分享。」在張奇玉夫妻眼裡,彭名揚沒有一般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什麼事情都會和父母分享。張奇玉說,不少朋友會羨慕他們夫妻還可以隨時抱孩子。她說,在彭家,父母子女關係是很明確的,不存在父子或母子是朋友的關係,「誰跟你是朋友?爸爸就是爸爸,媽媽就是媽媽」。
話雖如此,但是彭名揚與父母的感情深厚,在外遇到任何挫折或壓力,都會向媽媽傾訴。「5月有一天接到名揚電話,他一開口就哭出來,」原來是彭名揚在國訓中心備戰奧運時,髕骨的肌腱裂了,彭名揚眼看奧運在即,各種壓力太大了。她說名揚哭到不行,她在電話這一端也跟著一起哭。採訪時,張奇玉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了下來。
淚灑杭州亞運 父母心疼與驕傲
彭名揚平常不會特別和爸爸媽媽刻意保持聯繫,但是遇到關鍵時刻,第一個打電話的對象就是媽媽。參加杭州亞運,彭名揚到杭州的第二天確診新冠肺炎,接連發高燒五天,張奇玉第一時間叮囑兒子找防護員幫忙、提醒兒子多喝水、發燒大出汗要喝些淡的運動飲料、吃根香蕉避免抽筋。
躺了四天,隔天就要上場比賽,彭名揚對媽媽說,「沒問題,相信我可以的!」張奇玉回應他「揚揚一直說到做到!」爸爸則是告訴他「好好享受,加油!」看到兒子帶病上場比賽,心疼得哭紅了眼,但在杭州亞運田徑賽場看台上喊得最大聲的也是張奇玉。比賽完,立刻抱著兒子安慰、鼓勵他。
看到兒子在亞運賽場失利哭了,本來哭很大的張奇玉,反過來鼓勵兒子,「強壯的不能只是身體,更要有打不倒的意志力和心態。你的不放棄和堅持的運動員精神,才是爸爸媽媽最大的榮耀!」但其實張奇玉心裡想的是,「如果可以找藉口不跑,我希望他有,但他沒有!」心疼與驕傲,是彭煥樹與張奇玉的心情寫照。
在彭名揚心理,爸媽是戰友、是家人。但他不承認自己回家會抱著媽媽撒嬌,「怎麼可能?!我有偶包ㄟ!」
「媽媽,你要等我嗎?」杭州亞運比賽結束後,彭名揚問媽媽。「我會等你。你要先去泡冰水喔!」「可是我要很久!」「你放心,我們一定會等你。」張奇玉說,一等就是40分鐘。但身為田徑運動員的彭家夫妻知道,跑完比賽一定要讓肌肉放鬆,再久,他們都會等。彭煥樹夫妻非常看重參與兒子的每一場賽事,能到現場就到現場,無法到就在家裡開電視看轉播,街坊鄰居都習慣張奇玉一邊看轉播,一邊大吼大叫為彭名揚加油。
杭州亞運時,彭煥樹夫妻早早辦好台胞證、買機票,請朋友幫忙訂杭州的飯店、買門票,一切努力就為了在看台上幫彭名揚加油。這次巴黎奧運去嗎?張奇玉說,本來打算去的,但是機票、飯店都太貴了,更難的是奧運田徑賽的門票太難買到,如果確定可以買到彭名揚出場賽次的奧運門票,「花再多錢我們也會去」,「揚揚也說要幫我們出錢」,最後還是受困於門票未能成行。
應援無役不與 體育是自己的路
「你們明天要來看我比賽嗎?」張奇玉說,彭名揚常常到最後一刻才告訴他們比賽的訊息,之前也會抱怨爸媽常去看哥哥的棒球賽,但媽媽要名揚反省是不是沒說,或是太晚說去比賽的訊息。「我是很瘋的,」就算是最後一刻才知道兒子的出賽消息,不論黑夜或白天,彭煥樹夫妻都會趕到現場幫兒子加油。5分鐘的比賽、加油結束,立刻開車或搭高鐵回家繼續上班。同樣地,彭名揚要出國賽時,通常會提前一晚回竹東家裡,彭煥樹夫妻一定會排除萬難送兒子到機場。
如何和已經26歲的兒子保持如此親密的親子關係?張奇玉說,她都直接告訴孩子,「你們在想什麼、想和我分享什麼,你們要直接說,不要讓我猜,我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我怎麼樣也猜不到啊?!」孩子是張奇玉很深的羈絆,她很努力去參與孩子的生活,不希望將來回憶時是空白的,她覺得親子間沒有連結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張奇玉談起孩子,滔滔不絕,彭煥樹多半時間在旁傾聽,「名揚是不是和媽媽比較親?」記者問道,「我們家爸爸是不怒而威,但爸爸才是我們家的最強支柱,」張奇玉從不吝於肯定丈夫的付出,她經常告訴孩子,「你們要記住,爸爸幾乎是有求必應,你們的要求爸爸都努力的做到。」
彭煥樹平日的教練工作繁重,但是張奇玉總會要求彭煥樹要利用假日帶孩子、帶全家一起出去玩;回程的車上,她會要求孩子必須謝謝爸爸,謝謝爸爸辛苦工作養家、謝謝爸爸願意犧牲休假帶全家出遊。張奇玉說,希望家中三個孩子要懂得感恩爸爸在的辛苦付出,不論是賺錢養家,或是幫兩個兒子找運動贊助、接送孩子,無役不與。張奇玉在孩子與威嚴的爸爸之間,是非常稱職的溝通橋樑。
夫妻倆都曾是田徑國手,但是養育三個孩子、特別是兩個兒子同時就讀大學,家中經濟壓力大到不行,會不會覺得政府不夠照顧運動員?張奇玉夫妻與彭名揚都不覺得自己的職業與興趣選擇,必須要國家負起責任。「誰沒有壓力?職業是自己選擇的,國家沒有必要為你負責。」張奇玉說,
面對彭名揚即將踏上體育最高殿堂的奧運田徑場跑道,張奇玉說,「誰會想到我家會有一個奧運選手?」「名揚已經打破全國紀錄、奧運達標,對我們夫妻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的成就,已經夠我們驕傲了!」
看更多《客新聞》:https://hakkanew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