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台灣被譽為亞洲自由及人權的燈塔,民主蓬勃發展且社會相對平等,卻不乏外籍漁工回報受虐和傷亡情事,台灣對待移工議題日益受到國際檢視。
受傷挨餓、過勞扣薪 外籍漁工赴台難求助
據《CNN》「台灣遠洋漁業移工回報虐待、受傷及死亡」報導,印尼籍漁工唐柯塔(Silwanus Tangkotta)的遭遇就是一例。現年38歲的他,為了賺錢養家,2019年開始在台灣漁船上工作,但實際情況不如他預期。唐柯塔一次得待在太平洋上長達4個月,每天工作18小時,中間只有短暫休息。他工作的中型漁船,可載23名船員,實際上只載16人,但食物不夠,常常很快就吃完了。
唐柯塔去年在台灣漁船上作業時,一陣大浪導致他的右手中指及無名指遭金屬門壓碎,但船長稱漁獲量還不夠、不能回港,唐柯塔繼續忍痛工作1個多月,他為避免感染,只能用膠帶纏繞傷口並用牙籤剔掉歲手指骨頭。他向《CNN》表示:「我盡自己所能…拿指甲剪和牙籤把突出來的骨頭弄掉。我想如果不把骨頭弄出來,就會繼續感染下去,也會磨破我的手指。」
環境極度孤立,是更大的問題,這艘漁船沒有網路,漁工無法聯繫家人或向外界求助。唐柯塔受傷當下,漁船位於索羅門群島附近,但他無法及時求援。幾週後,他換到另艘漁船上,也是繼續捕魚而非回港。唐柯塔說道:「我覺得很無助,而且痛到難以入睡。」
再一個月後,唐柯塔終於回到台灣就醫,手指斷了兩根,公司卻以工作期滿為由終止聘僱他,唐柯塔拿不到任何補償。
針對這起案件,台灣漁業署表示,曾收到事發漁船回報唐柯塔狀況,並通報岸上醫師,醫師評估沒有立即性危險,船長則按照醫師建議持續照顧唐柯塔。
《CNN》報導提到,唐科塔的遭遇絕非孤例,當過漁工的印尼人艾德瑞安(Adrian Dogdodo Basar),2023年曾目睹好友死在台灣漁船上。
當時漁船正在太平洋作業,艾德瑞安的好友,雙腿腫脹且腹痛,但船長以成本太高為由拒絕返港,只給他過期藥物,幾個月後,這位友人就死了。艾德瑞安說:「我們要求船長開到最近的港口,把遺體送回家,但船長拒絕,我開始抗議後,就沒食物吃,還被威脅扣薪。」
就像其他外籍漁工,艾德瑞安付了2000美元(約新台幣5萬8000元)仲介費才取得這份工作。同事們害怕丟掉工作、還不了債,都不敢作聲。
台灣遠洋漁業全球第二大 卻陷勞權爭議
《CNN》報導,台灣營運的遠洋漁業船隊是全球規模第2大,供應鮪魚、魷魚及其他海鮮,給美國和歐洲等全球各地區的超市。但美國勞工部從2020年起將台灣遠洋漁獲列入「童工或強迫勞動生產貨品清單」,點出欺詐式招聘、剋扣工資、肢體暴力、工時極長等問題。
台灣漁業署在回應《CNN》的聲明中表示,美國勞工部報告是以非政府組織提供的「未查證」消息作為基礎,台灣是「少數」已經就「漁業及人權實施具體行動計畫」的司法管轄區之一。漁業署聲明表示,外籍漁工是台灣漁業的「重要夥伴」。
針對《CNN》報導,漁業署重申,台灣在保障遠洋外籍船員人權方面的堅定承諾與制度性作為;對報導中提及的個別案例感到遺憾,對相關當事人表達關懷。
漁業署:為少數個案 無不當處理
漁業署指出,報導中提到的唐柯塔手指受傷案,事發當時該船員所在漁船位於太平洋海上,船長先即時包紮傷口並持續提供消炎止痛藥物,並讓該船員休養,後船長依循海上傷病機制通報漁業署,經岸上醫師評量結果,唐柯塔無立即生命危險,船長持續依醫師評量建議事項照護船員,由船主安排友船協助接送返回台灣港口。
返港後,船方隨即帶船員前往醫院檢查傷勢,令人遺憾的是,船員傷勢經保險公司判定未達失能程度不予理賠;至於是否有無不當解除契約一事,漁業署將再詳加調查,協助船員爭取合理權益。
另外,艾德瑞安同船船員死亡案,漁業署表示,經查該員在台灣人投資經營的萬那杜國籍漁船LONG BOW NO.7工作。該船員在海星教會(Stella Maris)協助下,經由外籍船員互動服務平台(Happy Fisherman)向漁業署申訴有關扣薪、同船船員去世處理不當等問題。
漁業署在接獲申訴當日即轉知船籍國,查該船薪資依約給付船員薪資;同船船員過世時,船長安撫船員並通報船籍國及家屬,由仲介及斐濟代理商協辦船員保險理賠、申請漁船進港許可及遺體送返等作業,遺體經斐濟當地醫療單位鑑定同船船員因急病(急性肺水腫)去世,後續送回印尼由家屬接回,由仲介協助申請身故保險理賠事宜。
漁業署強調,台灣遠洋漁船海上發生船員傷病及緊急事件,規定要求應循通報系統通報,另對船上船員死亡案件,漁業署十分重視,會追蹤處理並通報海巡署及檢察機關調查。
另外,針對銪富號欠薪案,漁業署表示,去年7月22日訪談外籍船員時,發現船員遭積欠薪資即介入處理,積極協調經營者、仲介、協會儘速償還欠薪,涉嫌刑事不當對待部分,則移請司法警察機關偵辦,船員於去年8月8日取回遭積欠薪資。
漁業署強調,除積極處理外,更研擬相關機制,防止類似案件發生。上開案件屬少數個案,不應被擴大解讀為整體產業的普遍現象;面對漁業勞動力問題,漁業署都積極提供必要協助;台灣目前擁有約940艘遠洋漁船,絕大多數船主與船長都合法經營,善待外籍船員權益並重視海上安全。
美國勞工部從2020年針對全球漁業揭示強迫勞動風險以來,漁業署表示,台灣政府積極投入資源,與產業、民間組織與國際夥伴攜手推動多項具體改革並持續推動「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確保外籍船員權益。台灣政府理解國際社會高度關切勞動人權,樂於向所有關注者提供更多事實資料與制度進展;歡迎國際媒體、國際組織與獨立機構前來實地訪查,客觀了解台灣在漁業人權改善方面的真實努力。
勞動部指出,正與漁業署合作,以「實際維護遠洋外籍漁工的權利,並協助加強相關保護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