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高鐵延伸宜蘭環評案今天(9日)進行第2次初審會議,民眾、環委都關心報告中行車時間數據前後不一致,交通部鐵道局回應,會再強化說明。環委最後要求鐵道局持續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建議本案補充修正後過初審、送環評大會審查。
環境部今天舉辦「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
計畫概述與各方意見
鐵道局指出,現有北宜走廊交通系統供給無法滿足需求;北宜直鐵經綜合評估難以推動;宜蘭高鐵歷經4年餘研究規劃,提階段性報告送行政院,行政院核復原則同意可行性研究修正方向。
開發單位、鐵道局表示,本案起點銜接既有南港站地下月台,沿線經南港、汐止、平 溪、雙溪、貢寮,避開翡翠水庫集水區後進入頭城,在宜蘭縣政府東南側設站(宜蘭縣中心點),往南設置1座維修機廠,全長約60.6公里(新建工程則約59.6公里)。
民眾與專家關注:數據操弄與可行性
正反方今天一早,冒雨在環境部表達意見。
正方代表,由民進黨宜蘭縣黨部率宜蘭當地居民手舉「全力支持高鐵延伸宜蘭」旗幟,呼籲環評委員關注東部交通建設與區域發展的公平正義。民進黨宜蘭縣議員謝燦輝表示,高鐵「今天不蓋、明天就後悔」,強調這是連結首都生活圈的重要建設;蘇澳鎮公所鎮長李明哲表示,宜蘭的年輕人口流失,希望透過高鐵縮短交通,促進地方發展。
反對方、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召集人康芳銘表示,以北宜直鐵台北-宜蘭站47分鐘估算,與搭高鐵到宜蘭、再加上車站轉乘時間,高鐵僅比直鐵快6分鐘;交通部卻要投資3倍於直鐵成本的高鐵建設,斬斷台鐵在東部鐵路的利基市場。
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則表示,65天前召開第一次初審會議,65天後,鐵道局報告內的數據還在避重就輕,直鐵規劃十餘年後,突然被高鐵替代,理由不在後者更能解決雪隧塞車,而是虛構出人流和錢潮;與65天前最大的不同是換了鐵道局長,希望環評委員審慎討論。

民進黨宜蘭縣黨部率宜蘭當地居民手舉旗幟表達支持,呼籲環評委員關注東部交通建設與區域發展的公平正義。中央社

多個環保團體在環境部外開記者會,喊出「納入台鐵方案,釐清數據變動,重視居民溝通」等口號。中央社

數據不一致與替代方案
今天會中不只一名環評委員提到,比對台鐵、高鐵官網及環評報告所提行車時間,包含台中至台北、台北至花蓮等路段,有些落差,可能會造成資訊盲點,這部分應該釐清,報告內容也應調整一致。
有環委強調,鐵道局不斷回應北宜直鐵「暫難推動」而非「不推動」,加上報告中數字呈現也不全是最佳的交通時間,才會讓人懷疑本案是否真的是「最佳對策」。
鐵道局指出,北宜直鐵依「鐵路建設作業程序」特甲級線標準,受坡度限制,需設置15.2公里長隧道,遠高於高鐵最長隧道8公里,地質風險高且防災困難度高;直鐵南港端還需拆遷民宅;受限台鐵樹林七堵瓶頸,仍須於樹林發車,僅能從南港增開1班次。
技術可行性與財務影響分析
鐵路特考前典試委員蘇直評指出,目前台鐵採購的新車,爬坡能力與高鐵相當,只需要修正法規即可、不需新建長隧道;鐵道局在2019年針對北宜直鐵的報告中提到,北宜直鐵從南港站增開班次是每小時4班,質疑為何2025年環評報告僅剩增加1班。
鐵道局長楊正君表示,最初北宜直鐵評估是依傾斜式列車,也就是普悠瑪、太魯閣號等能夠高速過彎,但現在已經不買傾斜式列車了,台鐵新型的EMU3000不能高速過彎,因此行車時間拉長,造成行車時間估算落差。
楊正君說,目前EMU3000車輛的性能是爬坡坡度為千分之35,但還有維護、搶修工程車,不能只看營運列車本身的爬坡能力,才會有長隧道工程上的困難;實務上,鐵道局很多工程最大坡度僅約千分之17。
鐵道局分析高鐵對台鐵營運收支衝擊:若依直鐵方案,台鐵旅次量上升為每日1.1萬人,台鐵票收增加每年約3億元;若採高鐵方案,高鐵運量每日增4.1萬人,帶動宜蘭至花東台鐵旅次量每日增1.5萬人,整體評估台鐵票收每年減少2.1億元、高鐵票收增加23億元。

環境部9日上午舉辦「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相關人員以簡報說明延伸計劃。中央社

環境部9日上午舉辦「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相關人員以圖表說明北宜間平日旅次特性。中央社
數據「扭曲」與未來營運角色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退休教授張勝雄則表示,比較4月的第一次初審會議與此次會議鐵道局報告內容,指此次經濟效益評估減少土地效益,卻灌入高鐵旅行時間節省,以維持總效益,直言「數字操弄太離譜。」交通壅塞,不管在哪種系統都是必然,為了減少壅塞可以透過管制、票價等措施,新增一個系統應該是最後選項。
楊正君回應,外界所指鐵道局操弄數據「是扭曲的說法」,行車時間數據資料「的確有前後不一致」,是依現行時刻表找最短時間,只是路段、班次選擇沒有講清楚;至於經濟效益評估不同,是前後兩份報告表達不清楚,會再補充修正。
楊正君說,在路廊規劃上,高鐵是中長程,台鐵則是區間交通及少部分長途,如宜蘭至花東地區,未來會加強班次銜接、整合及調度。
此外,有環委表示,本案未來營運是台灣高鐵公司,因此今天初審會議所談的環境承諾事項,未來是營運單位負責,台灣高鐵公司不僅是利害關係人、也是環評執行單位,但報告中卻缺乏台灣高鐵公司的角色。
對此,楊正君回應,鐵道局的會議都會邀請高鐵、台鐵參與;從去年12月至今,已與高鐵公司開過7次正式會議,未來的工程、營運、基地配置等都有討論,也都有記錄;至於目前未將台灣高鐵公司列入報告中,主要是後續政府標案、民間參與仍要走公開招商程序,現在不能直接將台灣高鐵公司列入參與開發。
環境問題與委員會建議
環委表示,本案在開發過程中的土石方處理顯然不足,若遇暴雨逕流可能造成沖涮,最大施工裸露面積、堆置的防護措施,應重新檢視並擬減輕對策。
經閉門會議討論,環委提出9項建議,包括:重新檢核本案涉及旅行時間、班次及計畫經費等數字;強化廢水處理,於進流口及排放口設連續監測系統;就路線通過土石流潛勢區,加強水土保持計畫;就東部地震等因素強化隧道結構,針對隧道洞口的強風效應,擬具體對策;請開發單位持續與沿線居民等利害關係人溝通。
今天會議歷時6小時餘,最後建議本案補充修正後通過、送環評大會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