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妍/新竹報導】最近氣溫變化劇烈,「吂食五月粽,襖袍毋入甕」的五月節即將到來。過去家家戶戶在門口懸掛菖蒲、艾草等植物的傳統景象,在現代社會中逐漸淡去。北埔獨立書店「藍鵲書房」,為了延續這份文化記憶,於26日舉辦一場端午門飾製作活動,邀請熟悉植物應用的小山屋農園主人、范振燿擔任講師。

李宥妍攝

李宥妍攝
活動一開始,范振燿帶領學員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逐一解說其特性與文化意涵。他鼓勵學員先揉捏葉片、嗅聞氣味,才揭曉植物的名稱與用途,也不時分享相關的客語俚語,讓學習充滿趣味。學員們也踴躍分享自身經驗,互動熱絡溫馨。最後眾人發揮創意,動手製作出屬於自己的端午門飾,為傳統節日增添嶄新詮釋。

李宥妍攝
范振燿介紹了香蒲、菖蒲、石菖蒲三種外型和名稱都相像的水生植物。其中,香蒲除了可作為蚊香,如同蠟燭的圓形花序,也讓它獲得「水蠟燭」稱號。范振燿說,現在的季節沒有花序,但仍可以葉片中肋有無,分辨菖蒲和香蒲。透過親自嗅聞,眾人驚喜發現,石菖蒲比名稱帶有「香」字的香蒲更為芳香怡人。

李宥妍攝

李宥妍攝
課堂上還出現多種常見的客家民族植物,如大風草、益母草、艾草等。范振燿說明,烹煮大風草的水可用來清潔毛孔,也具有讓產婦排惡露效用。益母草是舊時用來替少女調整經期的藥草。
廣為人知的艾草,范振燿說,大家有時會頭痛,「如果是喝杯咖啡可以治好的那種,泡艾草也會有效。可以把買咖啡的錢省下來!」艾草也可以用來煎蛋、做艾草味的牛汶水,滋味獨特。
除了大家熟知的菖蒲、艾草,范振燿也介紹了客家人常於五月節掛在門口的金劍草,客語稱為「抹草」。學員搓揉金劍草四角形的莖,發出驚呼:「香氣好濃喔!」他說,以前小孩受驚嚇時,家長會用金劍草幫孩子收驚。

除了傳統端午節會掛的種類,范振燿還帶來台灣雲杉、台灣油杉、月橘等具有不同特性的植物。李宥妍攝
課堂期間,藍鵲書房老闆高美玉特別端出自製的月桃甜米糕,邀請學員共享,幾名學員也現場沖泡自備的茶葉互相分享。

李宥妍攝

李宥妍攝

李宥妍攝
認識各種植物後,范振燿接著指導大家製作端午門飾。他發給每個人8片山棕葉,教大家去除葉片中肋變成16片,分成兩股,分別扭緊後絞在一起,搓製成繩索後,繞成圓環簡單固定。

李宥妍攝

李宥妍攝

李宥妍攝

李宥妍攝
接著整理尾端,最後再依個人喜好添加各種植物或五色線、和紙等裝飾,就完成了具有文化意義且獨一無二的端午節門飾。

李宥妍攝

學員發揮創意,製作獨特端午節門飾。李宥妍攝
談起參與活動的感想與收穫,來自新竹的萬小姐表示,自己雖非客家人,但能有機會親身接觸這樣的傳統文化,感到既新奇又珍貴,是一段難得的體驗。
同樣非客家背景的李曉萍則分享,她透過這次與植物的近距離接觸,感受到人與土地之間的深厚連結。她說:「這樣的文化真的令人感到驕傲。我們這一代與自然的關係已經有些斷裂,很羨慕客家族群仍保有這麼豐富的文化底蘊。」

來自新竹的萬小姐表示,自己雖非客家人,但能有機會親身接觸這樣的傳統文化,感到既新奇又珍貴。李宥妍攝

同樣非客家背景的李曉萍則分享,她透過這次與植物的近距離接觸,初步感受到人與土地之間的深厚連結。李宥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