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客新聞》與《MyGoPen》合作反詐騙,將提供「事實查核」、「詐騙破解」等相關新聞訊息,本篇文章由《MyGoPen》提供,若疑似遭到詐騙,仍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你可以先知道:
(1)網傳訊息引述《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原始標題為「疑問句」,但社群平台的發文把「?」變成表情符號,容易造成民眾誤會。
(2)川普沒有談論過「海湖莊園協議」,也沒有說過要讓美元兌新台幣變成1:13.3。
川普說要讓美元兌新台幣變成 1:13.3?
原始謠傳版本:
川普想把台幣「弄到13.3」
專家驚呼:美國會破產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訊息原始出處為何?
MyGoPen 檢視網傳訊息下方留言,可以找到東森財經新聞於 2025 年 4 月 21 日的報導《川普想把台幣「弄到13.3」? 專家驚呼:美國會破產》,內容提到「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並在報導開頭聲稱「近期有媒體報導,傳出川普(Donald Trump)的目標是要將美元兌新台幣匯率打到 13.3。」
該篇報導引用《商業周刊》第 1953 期封面故事《川普終極目標:新台幣匯率13.3?海湖莊園協議全解讀》,應特別注意的是,無論是東森財經新聞還是商業周刊(以下簡稱商周),標題使用的都是「疑問句」,不是「肯定句」。
我們可以比對一下兩家媒體的報導原文,商周在討論台幣升值的段落中,提到「我們依賴美國市場,又需要美國的安全保證,可說是海湖莊園協議的『夢幻客戶』。關鍵是,新台幣其實被大幅低估。據《經濟學人》今年一月的『大麥克指數』,新台幣被低估約59%。」
商周引述的資料,來自《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於 1986 年發明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以「大麥克在各國的價格」除以「大麥克在美國的價格」,作為「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的「隱含匯率」(implied exchange rate),並以此評估各國的貨幣是高估還是低估。
簡單來說,假設美國大麥克售價 5.69 美元,台灣大麥克售價 81 元,美元兌新台幣為 1:32.51,隱含匯率為「81÷5.69=14.23」,「大麥克指數」為 1:14.23;而 2025 年 4 月 23 日美元兌新台幣為 1:32.51,匯率比較「(14.23-32.51)÷32.51=-56.23%」,代表新台幣被低估了約 56.23%。
商周的報導主要依據這個算式,輔以 4 月 11 日的新台幣匯率,得出「新台幣被低估約 59%」的數據,原始資料來自《經濟學人》2025 年 1 月數據,台灣在全部 54 個國家中倒數第一,也就是「最被低估的貨幣」。
不過,商周原文也有提到「縱使大麥克指數不一定準,但很難說川普會以什麼標準來評斷匯率不公。」這是假設性的描述,事實查核原則之一是「無法查證未來」,因此還沒發生的事情,並不屬於客觀查核範圍內。
補充:「大麥克指數」是一個相對簡單且有趣的匯率比較數據,但它畢竟只是理論,本身有不少限制,例如沒有考量各國的飲食文化,像是東亞國家不習慣以漢堡作為主食;此外,該指數也沒有考量各國的生產、運送、廣告成本等細項。
回到東森財經新聞的報導,內容同樣有提到「台灣恐怕是『海湖莊園協議』的夢幻客戶」,但中間省略了「大麥克指數」等內容,直接提到「終極目標是讓美元兌新台幣匯率貶到 13.3」,這樣的寫法,一般讀者並無法了解這個匯率數據從何而來。
不過,研讀完 2 篇報導後,可以確認的一點是:川普從來沒有說過要讓美元兌新台幣變成 13.3。兩家媒體標題也都用了疑問句,不過東森財經新聞 Facebook 粉專的貼文,以表情符號「
」取代問號「?」,容易讓民眾誤以為是川普說過的話。
海湖莊園協議是什麼?
先說結論,截至 2025 年 4 月 23 日為止,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川普也沒有公開談論過這項協議。
「海湖莊園協議」一詞,最早出現在 2024 年 6 月 15 日,由 Ex Uno Plures 經濟諮詢公司創始人佐爾坦波扎爾(Zoltan Pozsar)提出,主張美國可以利用其安全保障優勢,迫使其他國家為了繼續受其保護,而接受美元貶值以及美國國債殖利率下降的條件。就像 1985 年的《廣場協議》一樣,如果川普也能達成類似的協議,即可命名為《海湖莊園協議》。
美國經濟學家、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en Miran)於 2024 年 11 月發表一篇論文《重組全球貿易體係使用者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引述了波扎爾的觀點,認為川普應透過美國政府的影響力,來改變貿易條件、貨幣價格及國際經濟體系。
補充:米蘭發表這篇論文時,還不是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他在 2024 年 12 月 22 日才獲得川普提名。
米蘭在文中提到「本文不是政治倡議」,而是分析民族主義者對於現行貿易體系不平衡的批判,並提供可用於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工具,及這些工具可能的優缺點;米蘭也表示「我的分析僅反映我自己的觀點,不代表川普總統團隊或 Hudson Bay Capital 的任何人的觀點。」
簡單來說,米蘭認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幣值長期被高估,削弱美國製造業出口競爭力,不僅讓國內製造業衰退,也讓美國只能進口其他國家的商品,進而擴大財政赤字。
米蘭發現,川普第一任執政(2018 年至 2019 年)對中國課徵關稅,人民幣貶值可以抵消關稅帶來的物價壓力,美國並未出現嚴重通膨,因為關稅實際上是由出口國負擔,重點就是要透過高關稅,讓其他國家願意接受某種形式的貨幣協議,以換取減免關稅。
米蘭也在文中引述波扎爾的想法,波扎爾將美國提供的軍事安全保護傘,與國際金融體系結合,並提出 3 個構想:
(1)軍事安全保障是公共財,區域內國家必須透過購買美國國債來為其提供資金。
(2)軍事安全保障是資本財,最適合的資助方式為百年期債券,而非短期國庫券。
(3)安全區設有鐵絲網:除非你將國庫券兌換成長期債券,否則關稅將使你無法進入。米蘭也在結論提到,無論是提高關稅還是推動貨幣協議,最終都會讓朋友與敵人之間的界線更明確,在美國安全保護傘下的國家,需要負擔的更多,但也能有更好的貿易或貨幣條件;保護傘外的國家只能負擔高額關稅。不過,威脅撤除保護傘會帶來相當的不確定性,拋售美元或是購買百年債券的政策,也可能使得美元作為儲蓄貨幣的地位受到衝擊。
無論如何,上述提及的內容,都是米蘭在擔任白宮顧問前,對於美國經濟前景的分析,他是否會照著自己發表的論文,一步一步實現,川普是否也同意推動這些政策,都是未來還沒發生的事,並非查核報告範圍內。
結論
總結來說,網傳訊息引用商周的文章,原始標題是使用疑問句,但 Facebook 上的貼文「?」被表情符號取代,容易讓人誤以為川普說過要讓美元兌新台幣變成 1:13.3,當收到不明資訊時,建議務必多加確認原始報導的消息來源。
資料來源:
東森財經新聞 – 川普想把台幣「弄到13.3」? 專家驚呼:美國會破產
商業周刊 – 川普終極目標:新台幣匯率13.3?海湖莊園協議全解讀
NYU Urban Lab – The Economist: Our Big Mac index shows how burger prices are changing
The Economist – Our Big Mac index shows how burger prices differ across borders
CFI – Big Mac Index
Ex Uno Plures – The Mar-a-Lago Accord, June 15, 2024
Hudson Bay Capital – 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Reuters – Trump taps ex-Treasury official Miran as chair of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