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世宏

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立志不做大官,也不做大事。平日最喜歡做的事是閱讀、思考和寫作。最大的缺點是「好為人師」。目前持續關注傳播政策、平台問責、中國傳媒、新聞業永續發展與數位轉型、和平新聞學(peace journalism)、氣候新聞學(climate journalism)及人工智慧(AI)等研究主題。

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歐盟亟需重新定位其國際角色。作為歐洲理事會首位少數族裔背景的主席,12月1日就職的安東尼奧·科斯塔(António Costa)不僅創下歐盟多元文化的新里程碑,也象徵著歐盟與全球南方關係的新可能性。

科斯塔的「360度世界觀」提出一種擺脫傳統西方框架的外交策略,強調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他認為,世界不應僅局限於G7或G20這些傳統大國組織,而是由195個主權國家共同構成。此一觀點符合當前多極化時代的需求,也有助於歐盟擺脫對美國過度依賴的外交模式。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歐盟面臨來自內外部的多重挑戰。例如,儘管葡萄牙與印度在科斯塔擔任總理時已建立穩固關係,但在歐盟層面,與印度的合作仍受到貿易摩擦和人權問題分歧的阻礙。此外,科斯塔的印度背景可能有利於改善歐盟和印度的關係。

俄烏戰爭已凸顯歐盟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影響力不足。歐盟試圖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際場合中爭取支持,但收效甚微,主要源於過去殖民歷史造成的互信不足和缺乏政策連續性。

科斯塔的上任,為歐盟改善與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提供新的契機。他的多元文化背景和個人魅力應該有助於與全球南方國家的相互溝通。科斯塔過去在葡萄牙總理任內,曾經促進與莫三比克和安哥拉的經濟合作。這些成功經驗,未來有助於歐盟調整其非洲政策。

然而,若歐盟的援助和投資過於集中於自身經濟利益,而忽略當地需求,則可能適得其反。真正可長可久的關係在於建立對等的夥伴關係,確保透明和公平,並在環境、教育和基礎建設等領域推動互惠合作。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歐盟內部的分歧使得政策協調變得更加困難。極右勢力在歐洲多國的崛起,已對歐盟的多元文化政策形成挑戰。例如,法國和匈牙利等國的民族主義者,對於移民和宗教多樣性在政策上採取比較排斥的態度,這些狀況可能讓科斯塔難以平順地推動多元文化政策。

此外,歐盟內部各成員國對外交政策考量的優先順序也存在分歧。德國和法國更關注歐盟內部經濟整合和對俄制裁,而東歐國家則對安全問題持高度敏感立場。科斯塔需要在這樣的多重矛盾中尋求平衡,以確保政策的連續性與內部團結。

歐盟在過去與全球南方的互動中,常被批評為延續殖民時期的傲慢態度。科斯塔的少數族裔背景為歐盟的國際形象注入新的象徵意義,他希望利用自身的跨文化背景來消除這種不信任,推動更平等和尊重的夥伴關係。少數族裔領袖的出現象徵歐洲正在努力克服殖民遺緒,朝向更包容的多元文化政策邁進。然而,這樣的象徵意義需要實質政策支持。例如,在教育領域推動針對少數族群的公平政策,或建立促進文化交流的跨國機制,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提升歐盟在全球的道德領導地位。

此外,歐盟應更積極參與全球議題,例如氣候變遷與經濟不平等。這些議題有助於強化歐盟與全球南方的合作關係,例如推動綠色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或在國際發展援助中注重人權與可持續發展,可以有效提升歐盟的全球影響力。

要真正實現此一願景,歐盟需克服諸多內外挑戰。科斯塔的成功與否,不僅關係到個人領導力,也將決定歐洲在多極化世界發揮其作為良善力量的關鍵作用。

羅世宏專欄/歐洲多元文化新契機(一) :科斯塔的挑戰與展望

文/羅世宏 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立志不做大官,也不做大事。平日最喜歡做的事是閱讀、思考和寫作。最大的缺點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