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桃園市龍潭區大北坑「眾伯公」,是大北坑最古老的伯公廟,伯公神尊30多年前首次失竊,信眾另請一尊伯公供奉,不料今年8月再度被偷,經地方討論並透過儀式取得伯公同意後,大北坑青年團後生協力組合的共同創辦人陳鉦翰,設計彩繪Q版土地公石雕,這個月5日開光安座。

同時擔任桃園市龍潭區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副總幹事的陳鉦翰說,由於該社區是東方美人茶產區,他5年前就設計一個茶伯公,擺放在社區,茶伯公的圖案這5年來廣泛應用在社區的活動、產品上,因此這次眾伯公神尊不見、遍尋不著,大家很自然而然地接受以茶伯公意象相似的Q版伯公神尊。

龍潭眾伯公廟神尊失竊,陳鉦翰設計Q版伯公。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廟神尊失竊,陳鉦翰設計Q版伯公。陳鉦翰提供
龍潭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的茶伯公。陳鉦翰提供
龍潭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的茶伯公。陳鉦翰提供

出身龍潭客家人的陳鉦翰表示,他的設計理念是採用與大北坑茶伯公意象相似的設計元素,眾伯公的頭部與披風、採用伯公黃金蟬(小綠葉蟬)形象,保佑產業興旺;手持如意木杖與元寶,象徵平安如意與招財進寶,代表這是掌管整個大北坑生活與產業大小事的主要神祇。整體風格以「會讓人會心一笑的親切」為概念,要讓稍有距離的宗教文化與大眾生活更接近,「正如同我們生活周遭最常看到的神明就是伯公一樣,」人們經常會去祈求平安稟告生活大小事,祂也時時刻刻地守護大家,這就是伯公的日常。

龍潭眾伯公設計圖。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設計圖。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廟。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廟。陳鉦翰提供

就讀東京藝術大學( 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 Geidai x Global )保存彫刻系的陳鉦翰說,他設計出圖像後,本來是想採用木刻、也較接近原來的伯公神尊,但是後來社區討論後決定改用石雕,由於神尊的大小放進去卡得剛剛好,應該很難再被偷。

龍潭眾伯公廟。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廟。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廟Q版伯公設計者、客家青年陳鉦翰(著短褲者)在安座典禮祭拜上香。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廟Q版伯公設計者、客家青年陳鉦翰(著短褲者)在安座典禮祭拜上香。陳鉦翰提供

坐落於大北坑的「眾伯公」,已有200多年歷史。位於江申步道的百年眾伯公,是大北坑地區最古老的伯公。大北坑溪流經眾伯公前方,因此當地居民也將眾伯公視為把守水口的伯公,又有水口伯公之稱。水主財運,溪水由左流至右,以風水上來說代表龍進虎出。

大北坑眾伯公是以石材組砌成的石板伯公,以燕尾翹脊為造型。客家先民初到台灣拓墾時,生活艱困,藉由田間或溪澗裡的石頭,作為地祇表徵。客家人早期的伯公幾乎都是三粒石伯公,主要由三粒石頭堆疊而成。有些無神像、有些則以石頭替代,簡簡單單的形制,成為聚落裡的主要信仰。隨著生活情況好轉,原本的粒石,改由石材取代,砌成有屋頂的三面壁小祠,利用在地石材,由打石師傅雕刻神像、祭台等。

龍潭眾伯公廟,以燕尾翹脊為造型。
龍潭眾伯公廟,以燕尾翹脊為造型。

眾伯公和是龍潭地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石板伯公之一。石板伯公反應過去打石文化的特殊性,形成崇尚自然與生態美學的祭祀空間。

眾伯公是大北坑地區最古老的伯公,也是當地居民的重要信仰中心。每年農曆8 月舉辦的「眾伯公平安祭」,更是非常具有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慶典

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總幹事江增平表示,大北坑這座古色古香的土地公廟,位在三水里大北坑的中心點,早期因為地方沒有信仰中心,居民選在此處興建眾伯公福德祠,鑑於之前供奉的神尊兩度遭竊,如今嶄新的土地公石雕重達40、50公斤,剛好卡在廟門門檻,「小偷想偷也偷不了。」

龍潭眾伯公廟日前換上Q版伯公,舉行開光、安座儀式。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廟日前換上Q版伯公,舉行開光、安座儀式。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廟Q版伯公設計者、客家青年陳鉦翰(著短褲者)在安座典禮祭拜上香。陳鉦翰提供
龍潭眾伯公廟Q版伯公設計者、客家青年陳鉦翰(著短褲者)在安座典禮祭拜上香。陳鉦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