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位於花蓮縣太魯閣口的「東西橫貫公路」牌坊,昨天(4日)下午工程車為清運康瑞颱風帶來的大量樹枝落葉,不慎碰撞斷裂,「東西橫貫公路」字體掉落,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及車輛危險。駕駛肇事後太管處主動通報警方,並至富世派出所製作筆錄。太管處立即召開緊急應變會議,也派員到現場,經初步檢視後,認為牌樓主結構並未受損,修復後可恢復使用。
這座帶有中國宮殿風格的牌樓,位於錦文橋南端橋頭與中橫公路交會的路口,匾題「東西橫貫公路」六字,出自當代重要書法家王壯為先生手書,可說是自1960年中橫公路開通以來最富代表性的象徵。幾乎所有造訪太魯閣國家公園、行經此處的國內外遊客,都會在此留影紀念。不料此一木製排樓頂過403花蓮大地震、康瑞颱風,卻因工程車不慎撞斷。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該卡車是為了清運康芮颱風後大量的樹枝落葉,由於倒木殘枝量相當大,卡車昨天來回載運多趟,4日下午約3時30分許,駕駛開卡車駛往加油站加油,行經太魯閣牌樓時,疑似因卡車上的吊桿未完全收妥,導致吊桿碰撞到牌樓橫樑,駕駛當下發現有異狀,立即停車察看,未強行通過,但已造成橫樑受損。太管處接獲通報後立即派員到現場查看,並引導維護過往車輛安全。經初步評估並未損及建物主體結構。
太魯閣牌樓是1960年5月9日中橫公路通車興建的,絕對堪稱是太魯閣口的地標,此一木製牌樓在此屹立64年,也是花蓮縣政府列管的歷史建物。事件發生後,太管處通報花蓮縣文化局,連絡過往設計建築師協助,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將於30日內提報主管機關搶修計畫,6個月內提修復計畫,將盡速修復損害設施俾利復原使用。
太魯閣牌樓標高60公尺,其里程位置是臺8線187.5公里處。隨著觀光的發展,東西橫貫公路牌樓,也成為世界聞名的大地標,在不同時代,成為花蓮的最佳代表地標。
太魯閣國家公園在昭和12年(1937),臺灣總督府就有意將此定為國家公園,當時稱「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是全臺最早的國家公園之一,在日治時期這是太魯閣族的重要分布地,所以當時以其音稱為「Taroko」。
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往東約80公尺左右的山牆上寫有「魯閣長春」,是由國內著名書法家趙恆惕所題。東西橫貫公路於1958年7月7日棟東、1960年5月9日完工通車。此一牌樓因東西橫貫公路的開通而興建。
太魯閣牌樓主體,採三間四柱三樓式,屋簷形式為單檐廡殿頂,上覆金黃色琉璃瓦,但因長年日曬雨淋,琉璃瓦色澤已不復當年。牌樓柱體採朱紅色,在主樓的兩根大楣上則彩繪「雙龍搶珠」之圖案,而兩根大楣之間則立有六塊匾額,匾額呈黑底金字,自右向左依序排列:「東」、「西」、「橫」、「貫」、「公」、「路」。每一間的簷樓都設計有脊獸裝飾,主樓在正脊上兩端各有一隻脊獸,四條垂脊的簷角也各有一隻脊獸;左右兩旁的邊樓因只有一條正脊與兩條垂脊,故脊獸設計成正脊一隻、垂脊兩隻,合計有六隻脊獸。太魯閣牌樓柱腳全都採未加雕飾的白色大理石夾柱石,還有在牌樓的一側旁立有石獅一座,另一側因靠近岩壁而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