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在資訊科技發達的現代,我們出門已習於仰賴手機查地圖,用導航系統開車。但古代的人們如何辨識方位,並抵達目的地呢?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四通八達ー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帶大家一窺古代版GPS。

「道里」是道路與里程數的合稱詞,「四通八達ー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展出繪製道路、記有里程數的古地圖以及兼含道里圖的古代書籍。展覽將規劃為2檔期展出,展出圖籍時代從14世紀末期橫跨20世紀初期。

古地圖雖沒有當今導航系統裡的電子地圖即時便利,但形式豐富多元。比如商書裡的路引、路程圖;專為帝王出巡、謁陵編繪的往返程站細圖;將士戍防巡邊專用的邊防圖;串聯四方的大型驛路圖,以及地方政區繪出的城市路線圖等。

其中〈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是這次最大亮點展品,該展件與國立台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康熙台灣輿圖〉,或其它古代台灣全島圖一樣,在圖下方皆可見一條點狀虛線,從沙馬磯頭(今貓鼻頭)一路向北,最後到達大八里社渡頭附近,也就是17世紀以來,縱貫台灣南北的主要幹交通幹線「南北大路」。

策展人盧雪燕表示,為聯結古今,並增進觀眾的參與感,展覽特別設計「走在台灣的路上」多媒體互動裝置,以〈康熙台灣輿圖〉與〈乾隆台灣地圖〉為素材,結合新竹至故宮交通路線空拍動態影像,提供觀眾行走古代台灣南北大路的真實感受。

此外,展場外的「台灣是我的家」互動專區,也以〈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為基底,將各地代表性名產先行貼註在地圖的相對應位置,藉此引導觀眾找出自己的家鄉。「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首檔展期即日起至12月1日,於故宮北部院區104陳列室展出;第二檔展期將自12月7日展出至2025年3月2日。

故宮展出〈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故宮展出〈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故宮展出〈太原至甘肅驛鋪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故宮展出〈太原至甘肅驛鋪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