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擁有獨特「土星環」的土星,是許多觀星者的最愛,但2025年5月起的幾個月間,土星環將從人類可觀測到的視線中暫時「消失」。這是由於地球與土星各自自轉與公轉角度差異形成的自然現象,但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生一次的天文奇景。
綜合《BBC》與《Newsweek》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周一(6日)證實,美麗的土星環由於土星自轉軸角度的自然偏移,正逐漸與地球的自轉軸平行,將因為視覺差在2025年的5月6日正式「消失」數個月,屆時在地球上將無法觀測到土星環。
土星與地球都繞著太陽公轉,也各自繞著各自的自轉軸旋轉,自轉軸與黃道面(行星公轉的軌道平面)間的傾角(obliquity)會緩慢變化。目前土星與地球的傾角相差約9度,明年(2024年)將減少到約3.7度,至2025年5月9日,土星與地球的傾角完全平行,屆時在地球上觀測到的土星環將等同消失,因為土星環雖有著至少超過20萬公里的寬度,厚度卻只有10至20公尺,地球與土星間的平均距離為14.2億公里,將完全無法觀測到土星環。
2025年5月6日是土星的「晝夜平分點」(Equinox,也稱二分點),太陽直射土星赤道,如同地球的春分與秋分一樣,上一次出現類似現象是在2009年9月。天文學家表示,雖然屆時將會有幾個月無法觀測到土星環,卻是觀測土星衛星的絕佳時機。

土星是一顆與木星類似的「氣態巨行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六遠的行星,比地球大約9倍半。土星共有7層不同的環,大致是由碎冰組成,只有極小部分是破碎的小行星碎片和微流星體在太空中產生的岩石塵埃。這些碎片類似沙粒,與土星環的粒子發生碰撞,創造出漂浮的碎片,呈環形繞著土星運行。
土星的公轉周期約為29.5年,在經過此次與地軸傾角相同後,土星環將逐漸向地球傾斜,使它們再次可見,幾個月後就可再次觀測到,預計在2032年達到最大傾斜度,屆時土星的南極將傾斜朝向地球。
儘管土星環被認為在恐龍還存在地球時就已形成,但由於持續的侵蝕過程,科學家擔心將在大約3億年內永遠消失。前NASA科學家歐唐納休博士(Dr. James O’Donoghue)今年稍早曾表示:「我們仍在試圖弄清楚它們的侵蝕速度到底有多快。目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環會在接下來的幾億年內成為土星的一部分。聽起來似乎還會很久,但在宇宙的歷史上,這是一個相對較快速的死亡。我們很幸運能夠生活在土星環存在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