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從IG到抖音、從YT到FB,各種社群媒體近來主打短影音熱潮,主題從美食、搞笑、自嘲到知識型各種主題,成為社群傳播的主流。無論是上班通勤時段,還是休閒打發時間,一段90秒的短影音帶來快速的娛樂效果。不過廣大的短影音創作裡,客語也不缺席,有一批新世代的年輕人,用母語拍出屬於自己的短影音創「客」潮。
【何柏均、宋佩遙、范修語/臺南報導】知名美食部落客「梅森(maysun_boy)」從大學時期開始接觸部落格,到現在社群Instagram(IG)已擁有將近12萬粉絲,他表示最初只是因為興趣而寫作,沒想到寫著寫著就開啟了他的部落客之路。一開始還得靠著打工維持生活開銷,梅森笑著說:「第一份打工是在電影院,只因為能看免錢的電影」,趁放假時跑店家累積作品,8年過去已經是全職的影片創作者。5月出生的梅森,特別把英文名字加上Sun(太陽),他說:「要持續地在這條路上闖蕩,努力當大家的小太陽。」
匍獲得「Instagram連續短片人氣大獎」最終人氣王的梅森(maysun_boy),透過拍攝、介紹烤鴨捲餅美食的短影片,最後創造15萬5千次觀看、3千多人按讚、900多次分享的驚人點閱,讓許多網友留言:「客語版也太酷了吧」、「客語好好聽!」、「這次是全客介紹超精彩」。
來自台中豐原的梅森,在影片開頭總是以親切的客語向大家問好:「大家好(taiˋ ga+ ho^ ),亻厓是梅森!」聲音帶點磁性的客語大埔腔,這一句客語問候語也成為他美食影片特色的招牌之一。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梅森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經營部落格,主要以美食與旅遊為主,甚至後來當兵時期的休假日,也勤奮的跑美食店家,累積自己的作品、文章;沒想到有店家來詢問合作機會,才發現原來寫作分享美食也能成為一份收入,開啟了他全職部落客之路。
不過這份工作一開始沒有辦法讓他維持基本生活開銷,只能靠著在假日找兼差打工的機會,第一份打工就在電影院,傳播科系出身的他笑著表示這份打工算是跟科系有相關,偶爾也能看一些免費的電影。
IG粉絲雖將近12萬,但梅森沒有因為粉絲多而驕傲,謙虛與親切待人的態度,全因他長年累積下來的經驗與創作能量,他知道現在的成就並非一蹴可幾,採訪美食店家時都會找同業好朋友一起前往,大家互相幫忙,有的人可以幫忙拍照,也有人可以協助拿食材,雖然每個人的平台不同,但彼此合作造成更大的效益,才能夠有今天這樣的流量。
影片時代來臨,梅森在2018年開始轉型,從文字部落客改變成短影片創作者,從企劃、拍攝、剪輯、配音等等全都一手包辦,梅森表示:「起初只有做影像的部分,後來才加入配音,但又要在眾多影音市場裡,展現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想到自己身為客家人,好像有那麼一點不一樣,因此就在影片加入客語『大家好,我是梅森』,用母語做出與其他人不一樣的風格。」
大學離開臺中後來到臺南讀書,環境因素就漸漸地沒有再說客語,梅森表示現在以客語進行基本的對答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是比較艱深的詞彙還是需要去查詢發音。好聽的大埔腔搭配上美食影片介紹,已經擄獲不少粉絲,「沒想到母語的魅力這麼大」,梅森說因為一句親切的「大家好(taiˋ ga+ ho^ )」,讓幫他剪頭髮的髮型設計師在他踏入髮廊時,也大喊客語「大家好、大家好」,無形之中就讓客語傳播了出去。
梅森是臺中豐原人,爸爸、媽媽都是客家人,在家中平時就是以客語當作溝通的語言,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客語越來越好,直到國、高中都一直有持續在使用。梅森向《客新聞》提到,家人認為在外都是講華語居多,因此在家中會刻意使用客語來對話,讓母語才有機會繼續傳承、保留。
梅森提到題材部分自己很喜歡小吃類的老店,這種店家通常不會踩雷,畫面也很好拍、好看,觀眾對於這類題材也會分享自家附近的小吃,增加粉絲互動的頻率,形成友善的交流。梅森最後也不藏私,分享多年來經營社群媒體的小撇步,他說對於剛起步的新手來說,最好能夠1天1更(更新影片或文字),甚至1天2更,每次貼文都能吸引到不同的觀眾,久而久之累積下來的粉絲就會很可觀,也可以養成觀眾到訪的習慣,穩定的流量產生之後,再慢慢調整出片頻率,持續出片、更新絕對是維持、提升粉絲的不二法門。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梅森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aysun_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