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何柏均、宋佩遙/台北報導】「這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走這條路必須很愛音樂,愛到能夠忍受寂寞、忍受沒有工作!」國家交響樂團(NSO)榮譽指揮呂紹嘉以這句話來形容演出時背對舞台的指揮這項工作。音樂是呂紹嘉的職業,也是興趣,更是生活的一部分,「這講起來非常的美、不食人間煙火,其實走過來路一定是有些崎嶇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出生竹東的呂紹嘉,年輕時便曾獲得法國貝桑松、義大利佩卓地和荷蘭孔德拉辛三大國際指揮大賽首獎,並且長年在國外帶領交響樂團巡演,在臺上他透過音樂走向國際,下了臺,他愈來愈常回到故鄉竹東,有自覺地尋根,思考自己成長過程中從客庄所學的一切,並且傳承、培育台灣新一代音樂環境與古典音樂人才,希望台灣能以自己的音樂作品走向世界。
呂紹嘉的父親呂燿樞是竹東當地知名的內科醫師,接受日本教育長大,並就讀台北高等學校(台灣在日治時期的唯一高校,畢業可直升日本境內各帝國大學),祖父呂杰全是竹東地方的教育界前輩,曾擔任多所學校校長,父親因此在客家傳統文化環繞與崇尚歐洲藝術文化的西方教育中成長。
儘管在文化底蘊深厚的環境中成長,呂紹嘉對於家族的客家故事仍有小小地缺憾,他感嘆地說,自己成長的時局氛圍並不鼓勵說客語,只知道祖父很會唱山歌,「不幸的,我很少聽到祖父唱山歌,我們這一代都在學『國語』、學中國文化。」不過他說自己很幸運在竹東客家庄長大,客家話講得還可以,「一個人的根本很重要,母語我沒有忘記。」
呂紹嘉不忘母語:學了就是一輩子的事
呂紹嘉長年旅居德國,1995至1998年擔任柏林喜歌劇院首席駐團指揮、1998至2004年出任德國國家萊茵愛樂交響樂團與柯布倫茲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2001至2006年擔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並於2010年接任NSO音樂總監。儘管長年旅居國外,呂紹嘉仍不忘記他的母語,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樂無界計畫」大師班擔任講師,傳承指揮經驗,仍不忘客語的他接受《客新聞》採訪,我們好奇地問:「如何保持客語的習慣?」
「不會不記得啊!就像你游泳、騎腳踏車,你十年沒騎、十年沒游,一旦落到水裡你就會游泳了。」呂紹嘉以海陸腔直率地說,小時候都講客家話,不管出國多久,怎麼不會說呢?已經記憶在身體裡面,或許沒有像老一輩講得那麼好,但不會忘記,「小時候學語言、學音樂、學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呂紹嘉說。
長年在國際巡迴,卻可以與台灣保持連結,呂紹嘉指出,與許多國小就出國學音樂的人相比,他在台灣念完大學、當完兵才出國,「出國時已經是完完全全的台灣人」。呂紹嘉坦言,20年前在歐洲真的很忙,曾經好幾年沒回來,但2004年左右就每年回來,愈來愈常,也當了NSO的總監,如今偶然情況下在北藝大教課,投入教育領域,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傳承、培育台灣新一代音樂環境與古典音樂人才。
談起自己走上指揮之路的歷程,呂紹嘉說自己從小就學鋼琴,但父母並沒有要他成為音樂家,只是希望他維持音樂喜好。但實事求是、做事認真苦幹的家庭教育告訴他,即使沒有要當音樂家,學習一件事情就是要認真踏實地學。呂紹嘉因此有了扎實的基礎,「後來念了台大心理系,我覺得要走音樂的路時,我對音樂已經有所本。」
呂紹嘉:指揮必須實戰,不能只是空中畫拍
呂紹嘉話鋒一轉,和我們談起音樂教育,他點出,創作與指揮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結。創作是音樂的源頭,有自己的創作才有自己的音樂;指揮是推行者、是一個執行者、是演出者。指揮帶領一個樂團,不只是音樂的演奏,指揮往往也可以決定樂團演奏的曲目,代表對於不同音樂風格的傳遞,對於社會的影響力相當強大。
「指揮的樂器就是樂團,但年輕指揮家往往沒那麼容易指揮樂團,指揮需要『有機會指揮』才會進步,不然就是紙上談兵,只能在空中畫拍」,呂紹嘉強調,培育一位指揮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與整合,不是只有某一方面、某一個樂團或學校就可以做到。他說很幸運有台積電文教基金會、NSO與北藝大合作的「樂無界計畫」,從眾多申請者中,選了5位優秀的年輕指揮,透過兩週的密集訓練,在北藝大音樂廳展現他們的培訓成果。
呂紹嘉說,作為一位指揮,這是一條非常長的路,走這條路必須很愛音樂,愛到能夠忍受寂寞、忍受有時候沒有工作,來大師班上課的學生們都有這種熱忱。他用音樂與學生溝通,「音樂就是一個可以超越世代的媒介」,加上現在世界越來越注重溝通,指揮也是一個溝通的過程,「舊時代的指揮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現在是Teamwork(團隊合作),要讓樂團一百個人在短時間相信你。
用音樂走向世界 呂紹嘉:文化是軟性的實力
呂紹嘉在2021年帶領NSO發行《來自臺灣——呂紹嘉的原鄉情懷》專輯,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以及「最佳作曲獎(林京美〈嘹聲長吟〉)」肯定,該張專輯收錄5首由5位20世紀至今極具代表性的台灣作曲家樂曲,包括早期的鄧雨賢、蕭泰然,以及新秀作曲家李元貞、林京美、王怡雯。
呂紹嘉認為,《來自臺灣》專輯曲目皆取材自客家民歌或是在地素材,這些素材既可以寫成流行歌曲,也可以創作成嚴肅的古典音樂。因此他將創作素材交給新秀作曲家,由幾位受過西方嚴格古典音樂創作成世界化的音樂語言,另外搭配了鄧雨賢、蕭泰然的曲子,綜合專輯的調性。
「平常不習慣聽古典音樂的聽眾不見得會喜歡這張專輯,但《來自臺灣》有不同的訴求層面,以國際化的嚴肅音樂標準來評斷,相信這張專輯可以走向世界。」呂紹嘉也說,全世界現在都在看台灣,或許政府因為一些政治現實的關係,無法直接參與國際事務,但像是今年NSO在美國、日本巡迴獲得巨大的成功,他說:「文化是軟性的實力,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險惡的世局更凸顯音樂文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