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佑昇/綜合報導】桃園市是多元的人口組成的直轄市,市內擁有許多眷村及客庄,而長期深耕桃園的立法委員湯蕙禎,除了自身是桃園中壢人客家人之外,湯蕙禎也發現除了客家語言文化快速流失,連台灣眷村文化也日漸消失,湯蕙禎說,從國際觀光角度及文化保存上來看,台灣應積極推動保存台灣特有的眷村文化,甚至未來可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無形文化遺產,讓全世界看見因時代所產生、遺留下的專屬台灣珍貴無形資產。

湯蕙禎表示,「台灣眷村」這個專屬於台灣的聚落,居民來自中國各省,因國共內戰遷徙至台灣,讓台灣有了更多元的文化,同樣地也把多元文化與生活美食帶進了台灣。就目前來看,全國各地皆擁有陸、海、空三軍眷村,這是詮釋文化特有及差異的關鍵DNA,綜觀全國各地眷村多側重於硬體修復,其實應該要吸引民眾及文史工作者投入參與眷村,讓活化眷村不僅只是保留過去的記憶,也透過文化保存,進而推動台灣特有的眷村文創與觀光發展。
湯蕙禎建議,推動眷村文化保留除了以文化保存的面向切入之外,應該還要考慮融入當時文化內涵與元素及加上現代文創的創新與創意,進而延伸出全世界僅有的特殊眷村文化。就以台灣眷村其房舍是屬於國防部,而其文化之內涵則是由當時居民所組成,在活化過程應先行透過文化、歷史、人文之調查盤點,再進行其點狀式活化後再進行推動修復。
湯蕙禎表示,未來應思考將台灣眷村文化以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無形文化遺產」為目標,透過產、官、學合作全力蒐集整理有形、無形獨特而珍貴的台灣眷村文化。最後,希望藉此引起更多青年及居民的關注,讓即將消失殆盡的的眷村文化能被有效運用及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