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隱私權
  • 服務條款
  • 聯絡我們
  • 講客電臺
  • 國客兒
  • 客傳會
訂閱我們
2023年1月28日星期六
客新聞 HakkaNews
20223hakka"
  • 熱門
  • 焦點
  • 要聞
  • 生活
  • 專欄
  • 專題
  • 國際
  • 新聞學客語
  • 寫客文
  • 客人誌
  • 客童話
  • 客庄
  • 話題
  • 3C
    • 客站
  • 美食
  • 玩樂
  • 客影
  • 藝所
  • 饒平
  • 詔安
  • 烏克蘭
  • 1786平民戰士
  • 向原民學習
沒有結果
View All Result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
  • 服務條款
  • 聯絡我們
  • 講客電臺
  • 國客兒
  • 客傳會
沒有結果
View All Result
客新聞 HakkaNews
沒有結果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焦點
  • 要聞
  • 生活
  • 專欄
  • 專題
  • 國際
  • 新聞學客語
  • 寫客文
  • 客人誌
  • 客童話
  • 客庄
  • 話題
  • 3C
  • 美食
  • 玩樂
  • 客影
  • 藝所
  • 饒平
  • 詔安
  • 烏克蘭
  • 1786平民戰士
  • 向原民學習
首頁 寫客文

【寫客文】堅強勇敢个女性,專訪二二八鳳林事件遺族張玉蟬

客新聞 by 客新聞
2022 年 4 月 20 日
in 即時, 寫客文
閱讀時間: 1 分鐘
A A
【寫客文】堅強勇敢个女性,專訪二二八鳳林事件遺族張玉蟬

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个塚埔。碑項寫等个受難、屈死,清楚表示張屋人个艱苦摎憤慨。碑上題个對聯: 「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灑郊原」,更加做得看著張屋人對張七郎三子爺離開个毋盼得。曾櫳震攝影。

分享到臉書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Line

文/曾櫳震 大學生、竹東客人、這下因為讀書戴花蓮壽豐

花蓮鳳林个張屋,二二八事件過後,歸隻家族過等烏暗个日仔有四十零年。鳳林事件受害者張七郎先生个三心臼、張果仁醫師个餔娘張玉蟬完整个見證了這段歷史,包尾在1990年,勇敢个企出來,摎天下人講,花蓮鳳林曾經有過二二八。這量時,大自家正知講,原來還有花蓮个二二八事件。該下開始,鳳林事件正分人記錄在歷史頂背,乜正知講,原來經歷二二八事件个女性,有幾勇敢合堅強。

張七郎摎鳳林事件檔案。曾櫳震提供。

毋會過存在个過去:舒適个美好光景

鳳林張屋,在二二八以前係地方望族,歸屋下就有四個醫生。張玉蟬係張屋个花囤女,係張七郎个三心臼。張七郎、厥先生張果仁通棚係醫生,生活過到當好。

該下百姓个生活條件摎這下比毋得,鳳林街項个人家做盡都係三餐食番薯,下把做得食著米,該斯愛承蒙天地。張玉蟬講,在二二八事件發生以前,屋下從來毋愁無飯好食。張玉蟬受訪个時節表示:「該量時屋下个米非常多,鳳林个大自家做盡無飯好食,就亻恩俚張屋毋驚無米好食。」

張玉蟬過想起,張屋个婦人家愛洗米煮飯个時節,都會看著該兜米裡肚有當多个米蟲,米个頂背還有一層灰,斯知張屋屋下个米有幾多,毋係三兩日斯吃得忒。

張七郎還過張屋个男仔人,毋係醫生,就係有受過高等教育个高級知識份子,張玉蟬認為,這係一家人做得無愁無慮个關鍵。張玉蟬講:「有恁好過个日子,都係因為爸爸(張七郎)還有屋下个男仔人。」

張七郎家族,做得清楚看見張屋上下人个關係。曾櫳震繪圖。

無法度接受个現實:風雲變色該日

張玉蟬想起,1947年4月4號,張屋子爺三人遇害个該日天光,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張依仁還係像以前共樣,打早就出門到仁壽醫院,為鳳林个鄉親服務。張玉蟬摎家娘詹金枝,食朝食好過後,共下到灶下為張屋子爺準備當晝个便當,張玉蟬講:「𠊎看到家娘(詹金枝)準備便當个時節,面頂充滿笑容,你兜斯知講,屋下人个感情當好」。

朝晨九點零,便當都做好了,喊人送去仁壽醫院。毋過十點零,送便當去仁壽醫院个走腳板,嗄帶等好好个三隻便當轉到屋下。張玉蟬摎詹金枝還當當疑狐,無幾久,斯聽到有人傳來消息講,張七郎、張宗仁還過張果仁三子爺,朝晨斯分政府个兵仔銃殺了,還過埋忒了,單單張依仁,有軍醫个證明,正做得瀉走。

張玉蟬摎詹金枝,還過庄肚个大自家聽著,開始尋張屋三子爺埋到哪位,希望做得尋著張屋三子爺个遺體,大半日過後,最尾在鳳林公墓脣頭尋著。摎泥挖開來,看著張屋三子爺个屍首,疊在最頂背个係張宗仁,下背係張果仁,張七郎矺在最下背。張玉蟬講:「看著家娘(詹金枝)个面色艱苦,暗暗流目汁,自家个目汁乜跈等跌下來。」

張玉蟬摎一兜村民用牛車,摎張屋三子爺个遺體載轉屋。張玉蟬想著:「該量時毋敢行大路,斯敢行小路,就驚分阿山仔(外省人)發現。」想到這,張玉蟬个目汁又一擺跌下來。

風雲變色過後:無人好倚恃个張屋女性

從來毋識想過,會一下仔無忒所有偎靠个張屋人,在一日之間送走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三個男仔人之後,在屋下脣頭重新安葬張屋三子爺。張玉蟬受訪个時節講:「家娘(詹金枝)該時含等目汁送走了先生,送走了兩個倈仔,馬上轉過頭,摎所有張屋个人講,希望還在个細倈仔,做得出國斯出國,毋好留在臺灣。」故所,墳頭頂个土還吂燥,還在个細倈仔,全部離開了這傷心个地方。

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个塚埔。碑項寫等个受難、屈死,清楚表示張屋人个艱苦摎憤慨。碑上題个對聯:
「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灑郊原」,更加做得看著張屋人對張七郎三子爺離開个毋盼得。曾櫳震攝影。

對該時過後,詹金枝變做無想再過摎任何人來往,張玉蟬斯愛㧡起責任,照顧家娘詹金枝,還過照顧留下來、走不忒个人,包括張至滿、張安滿等細人仔个使命。

張玉蟬為了屋下人做得有飯好食,開始學耕田、種菜,本來想賣A ki bin賺錢,毋過鳳林个人看著張屋人,都閃到當遠,斯驚分人㓾忒。張玉蟬講自家本來係先生娘,一下斯變做耕田人,仰可能習慣,毋過上有家娘,下有細人仔,男仔人都不在身邊,再多个苦乜愛忍耐,想辦法變一個堅強个婦人家。

張玉蟬受訪个時節想著,該量時長透坐在爸爸(張七郎)、先生(張果仁)个塚埔前,感覺當委屈,毋明白自家仰般會堵著恁樣个事情。張玉蟬講,毋知這兜苦愛對麼人講,斯輒常罵上帝,坐在塚埔面前講:「哪有麼个上帝?係有上帝,做麼个上帝愛分𠊎恁樣个苦難。」

罵忒以後,目汁捽燥,又行轉去照顧一屋大細个生活,繼續耕田種菜,就恁樣一日過一日,一下仔四十年過去了。張屋个細人大了,毋過張屋人个生活還係毋敢摎外背个人有昶多个接觸,就驚屋下人過一擺分人㓾、分人關。到詹金枝過身,因為該下還係戒嚴,所有在國外个男仔人做盡毋敢轉來見阿姆最尾一面。

詹金枝个後事,自然係張玉蟬負責處理,張玉蟬一直試著怨恨、毋公平,佢毋知張屋哪位做毋著了,毋知係毋係有哪日,公平做得降臨,毋知係毋係有哪日,張屋三子爺个冤枉做得分人看著。

喚醒以前講毋得个歷史

張玉蟬知講,詹金枝毋係毋想摎全國个人講張屋經歷个歷史,因為張玉蟬整理詹金枝留下來个東西該下,發現一封詹金枝个狀紙,頂背寫等張屋子爺受著个冤枉。毋過詹金枝佢實在毋敢講了,詹金枝無忒了先生,無忒了兩隻倈仔,做盡係一日之間个事情,仰做得接受任何个災難再過降臨在張屋。

這封狀紙,張玉蟬一直留等,雖然看了會心痛,毋過張玉蟬希望有一日,做得向全國个人民講這段歷史,做得分大家知和平个可貴,洗淨爸爸張七郎,還有張宗仁、先生張果仁个冤屈。

在1990年,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北辦了一場二二八追思平安禮拜,張玉蟬分人邀請去參加,在禮拜該下,佢摎花蓮个二二八鳳林事件經過,還過張屋人四十零年來歷經个風霜、委屈全部講出來,該量時所有參加个人,包括政商名流,全部著下驚,因為大自家從來毋知,東部後山个鳳林,還曾經有一段恁樣悽慘个歷史事件。

又過了幾下年,張玉蟬摎其他地方个二二八受難者遺族,共下到總統府面前遊行,希望政府做得重視這垤土地識發生个悲劇,重視受難者過身个亡靈,還過受難者遺族幾下十年來个委屈。

到李登輝當選總統過後,接見張玉蟬,張玉蟬親身將家娘詹金枝過身前寫个狀紙交分總統李登輝。李登輝代表政府向受難者摎遺族會失禮,定每年个2月28號為「和平紀念日」,還過起了紀念園區、紀念碑等,來告慰曾經受難个亡靈,這量時開始,花蓮个二二八鳳林事件,正正經分全國人民知。

盼望和平个未來:希望下二擺毋會有人像張屋恁樣悽慘

張玉蟬受訪時表示,毋知自家當初係麼儕分佢勇氣去做這件事,毋過佢認為恁樣做係有價值个。張玉蟬對完成詹金枝遺願,為張屋子爺洗淨冤屈過後,乜放下自家心中多年來个痛苦。

張玉蟬講,對該量時過後,做得在爸爸(張七郎)、張宗仁、先生張果仁个塚埔面前,摎佢兜講,你兜个冤屈大家知了,大家看著鳳林事件了。佢乜講:「係講有一日𠊎到天頂,看著爸爸(張七郎)佢兜,𠊎做得笑等講,所有个痛苦做盡過去了,全國个人民會記得這段歷史。」

張玉蟬希望全國个人民做得莫添放忒張屋子爺个犧牲,乜希望下二擺毋會有任何人,過一擺堵著張屋經過个痛苦。

華語:

在地故事:堅毅勇敢的女性,專訪二二八鳳林事件遺族張玉蟬

花蓮鳳林的張家,經歷二二八事件後,整個家族陷入黑暗長達四十年。鳳林事件受害者張七郎醫師的三媳婦、張果仁醫師的遺孀張玉蟬完整的見證了這一段歷史,並且在1990年,勇敢地站出來,告訴天下人,花蓮鳳林曾經有過二二八。這時,大家才知道,原來還有花蓮的二二八事件。那時開始,鳳林事件才被記錄在歷史上,也才知道,原來歷經二二八事件的女性,是多麼的勇敢。

不復存在的過往:安逸的美好光景

鳳林張家,在二二八以前是地方望族,一家就有四個是醫師。張玉蟬是張家的童養媳,是張七郎的三媳婦。張七郎、丈夫張果仁皆為醫師,生活條件極其優渥。

那時百姓的生活條件不比如今,在鳳林街上的人家幾乎都是三餐吃地瓜充飢,偶爾能吃上米飯就要謝天謝地。張玉蟬提到,在二二八事件發生以前,家裡從來不愁吃穿。張玉蟬受訪時表示:「那時家中的米非常多,鳳林的大家都沒飯吃,就張家不怕沒米可吃。」

張玉蟬更憶起,張家的婦人們洗米煮飯時,都會看到那些米裡面有好多米蟲,米的上面都有一些灰,可見家中的米多不勝數,不是三兩天就能吃完的量。

張七郎以及張家的男人們,不是醫師,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級知識份子,張玉蟬認為,這是一家可以衣食無憂的關鍵。張玉蟬說:「有這麼好過的日子,都是因為爸爸(張七郎)還有男人們。」

難以接受的現實:風雲變色的那日

張玉蟬想起,1947年4月4日,張家父子遇害的那天早上,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張依仁還是一如往常,清早就出門到仁壽醫院,要為鳳林的鄉親服務。張玉蟬與婆婆詹金枝則在吃完早飯後,一起到廚房為張家父子準備午餐的便當,張玉蟬說:「看到婆婆(詹金枝)準備便當時,臉上充滿笑容,你們就知道家人間的感情很好」。

早上九點多,便當都做好了,差人送去仁壽醫院。但十點多,送便當去仁壽醫院的幫傭,卻帶著完好的三個便當回到家中。張玉蟬與詹金枝還在疑惑,不久,便聽到有人傳來消息說,張七郎、張宗仁以及張果仁,早上就已經被政府的軍兵槍殺,並且已經草草埋葬了,只有張依仁,有軍醫證明,才得以脫身。

張玉蟬與詹金枝,還有眾多的鄉民們聞訊,開始找尋張家父子的埋葬地,希望能夠找到張家父子三人的屍身,花了大半天,最終在鳳林公墓一處亂葬崗旁找到。撥開黃土,看到張家父子三人的屍身,疊在最上面是張宗仁,下面是張果仁,張七郎則壓在最下面。張玉蟬說:「看到婆婆(詹金枝)的神色哀戚,暗暗拭淚,自己的淚水再也止不住。」

張玉蟬與一些村民用牛車,將張家父子三人的屍首載回家中。張玉蟬回憶道:「那時不敢走大路,只敢走小路,就怕被阿山仔(外省人)發現。」往事湧上心頭,張玉蟬又一次老淚縱橫。

遭逢鉅變的陰霾:失去依靠的張家女性

從沒想過會頓失所有的依靠的張家人,在一刻間失去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三個男人之後,在自家旁重新埋葬了張家父子三人。張玉蟬受訪時談到:「婆婆(詹金枝)當時含淚送走了丈夫,送走了兩個兒子,馬上回過頭告訴所有張家人,希望剩下的男人們,能出國就出國,不要留在臺灣。」於是,墳上一培黃土未乾,剩下的男人們,都離開了這傷心的地方。

自此以後,詹金枝變得不想再與任何人來往,而張果仁遺孀張玉蟬則肩負著照顧婆婆詹金枝,以及照顧剩下來的、走不了,包含張至滿、張安滿等小孩的沉重使命。

張玉蟬為了生計,為了全家人的溫飽,開始學著耕田、種菜,本來想賣廢品賺錢,但鳳林的人看到張家人都躲得遠遠的,深怕遭殃。張玉蟬說自己從富裕的醫生娘,一夕之間變成農婦,怎麼可能習慣,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男人都不在身邊,再多的苦難也只好忍下,搖身變為堅毅的女性。

張玉蟬受訪時回憶起,當時常常坐在爸爸(張七郎)、先生(張果仁)的墓前,覺得很是委屈,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事。張玉蟬說,當時不知道這些苦要如何發洩,常常罵上帝,就坐在墳前說:「哪有什麼上帝?要有上帝,為什麼上帝要降下這樣的苦難。」

發洩完情緒後,擦乾眼淚,就又回去照顧一家大小的起居,繼續農作,就這樣日復一日,轉眼過去了四十個年頭。張家的小孩日漸長大成人,但張家人的生活依然低調,再也不敢跟外界有太多的接觸,深怕家中再次遭到橫禍。甚至到了詹金枝離世,因為還在戒嚴,所有在國外的男人們都不敢回來見母親最後一面。

而詹金枝的後事,自然是張玉蟬負責處理,張玉蟬一直覺得忿恨不平,不知道張家做錯了什麼,不知道正義有沒有伸張的一天,不知道張家父子的冤屈能不能夠昭雪。

喚醒以往被噤聲的歷史

張玉蟬知道,詹金枝不是不想告訴全國的人張家的往事,因為,張玉蟬在整理詹金枝遺物時,發現一封詹金枝的訴願書,上面寫明了張家父子蒙受的冤屈。但是詹金枝實在沒有籌碼了,詹金枝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兩個兒子,都是一夕之間的事,詹金枝不能再接受有任何災禍再臨張家。

這封訴願書,張玉蟬一直留著,雖然看了會心痛,但是張玉蟬殷切盼望有朝一日,能向全國人民訴說這段往事,能夠讓大家懂得和平的可貴,洗清爸爸張七郎,還有張宗仁、張果仁的冤屈。

在1990年,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北辦了一場二二八追思平安禮拜,張玉蟬應邀前往參加,並在禮拜時,將花蓮的二二八鳳林事件經過以及張家人四十多年來歷經的風霜、委屈全部說出,在座的所有與會人士,包含應邀出席的政商名流,全都為之震驚,因為大家從不知道,遠在東部後山的鳳林,還有這麼一段悲慘的歷史事件。

再後來數年,張玉蟬甚至與其他地區的二二八受難者遺族,一同到總統府面前遊行,呼籲政府重視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悲劇,重視受難者過往的亡靈,以及受難者遺族數十年以來的委屈。

直到李登輝當選民選總統後,接見張玉蟬,張玉蟬親自將媽媽詹金枝生前寫的訴願書交給時任總統李登輝。李登輝代表政府向受難者及遺族道歉,定每年2月28日為「和平紀念日」,並且興建紀念園區、紀念碑等,以祭奠、告慰曾經受難的亡靈,自此,花蓮的二二八鳳林事件,才真正的被全國人民看到。

期許和平的未來:希望再也沒有像張家人一樣的悲劇

張玉蟬受訪時表示,不知道當初是哪裡來的勇氣去做這件事,但並不後悔,認為這麼做是值得的。從完成詹金枝遺願,為張家父子洗清冤屈以後,也卸下了自己心中多年以來的沉痛。

張玉蟬說,從那以後,終於可以在父親(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的墓前,告訴祂們,你們的冤屈大家知道了,大家看見了鳳林事件。也說:「若有一天我到天上去了,見到爸爸(張七郎)祂們,可以笑著對祂們說,一切的苦痛都過去了,而全國的人民將會記住這段歷史。」

張玉蟬希望全國的人民可以記住張家父子的犧牲,也盼望未來再也不會有任何人,再一次遭遇張家人所遭遇過的苦痛。

延伸閱讀:
【二二八.客家】憶殉道仁醫張七郎 三媳張玉蟬嘆:屈死的
【二二八.客家】建牌樓喜迎回歸祖國 仁醫張七郎卻冤喪槍下
【二二八.客家】秉持馬偕精神 張七郎手寫匾額鳳林教會展出
【二二八.客家】後山原客融合先驅 張七郎曾受贈榮譽頭目

Tags: 二二八事件客家二二八張七郎張玉蟬花蓮鳳林
加入好友
上一篇

羅文裕、荒山亮、王宏恩為高鐵演唱年度主題曲 跨域藝術家攜手打造「寶島隨身聽」

下一篇

超誇張!華視跑馬亂報「新北遭導彈擊中、板橋車站遭特工縱火」 

RelatedPosts

二二八遺族張玉蟬94歲辭世 鳳林教會明辦追思
要聞

二二八遺族張玉蟬94歲辭世 鳳林教會明辦追思

2023 年 1 月 5 日
最文青客家刊物!用「聲音」引領踏入客庄 來場沈浸式的聆聽饗宴
生活

最文青客家刊物!用「聲音」引領踏入客庄 來場沈浸式的聆聽饗宴

2022 年 8 月 29 日
何來美專欄/馬偕與客家﹕緬懷他走過的苗栗古道
專欄

何來美專欄/馬偕與客家﹕緬懷他走過的苗栗古道

2022 年 5 月 20 日
下一篇
超誇張!華視跑馬亂報「新北遭導彈擊中、板橋車站遭特工縱火」 

超誇張!華視跑馬亂報「新北遭導彈擊中、板橋車站遭特工縱火」 

烏東衝突升溫 美與盟邦會商再對俄制裁、軍援烏克蘭

烏東衝突升溫 美與盟邦會商再對俄制裁、軍援烏克蘭

1786平民戰士 1786平民戰士 1786平民戰士

☑ 訂閱並追蹤我們的臉書

♨ 熱門新聞

  • 公園或火葬場?  從湖口生命紀念園區看見政府與居民在天平兩端的想望

    公園或火葬場? 從湖口生命紀念園區看見政府與居民在天平兩端的想望

    477 分享數
    分享 191 Tweet 119
  • 大年初六國道持續塞車 公路總局:建議早上北上、下午南下

    5 分享數
    分享 2 Tweet 1
  • 【共下 • 兔gether】關西嚐仙草、六家小市集 新竹必訪景點報你知

    7 分享數
    分享 3 Tweet 2
  • 【共下 • 兔gether】做甜粄就是大事情 美濃「滿金商行」用年糕說出客家的職人精神

    39 分享數
    分享 16 Tweet 10
  • 龍潭燈會今點燈 疫情後擴大舉辦「龍寶」迎玉兔

    49 分享數
    分享 20 Tweet 12
  • 實測/11萬買特斯拉 EAP 值得嗎?這五種人別猶豫 刷下去!

    262 分享數
    分享 105 Tweet 66
  • 2023高雄燈會首度移師蓮池潭 燈光結合環湖廟宇迎新春

    137 分享數
    分享 55 Tweet 34
  • 初四了!高公局預估車流量最大 多處路段恐塞到深夜

    12 分享數
    分享 5 Tweet 3
  • 加拿大多倫多新年藝術節 「台灣色」染布工藝展迎接兔年

    1 分享數
    分享 0 Tweet 0
  • 金馬影后陳淑芳、隋棠《詐團圓》飆戲 邰智源首用客語扮詐騙高手

    31 分享數
    分享 12 Tweet 8

新聞來一客

客庄

睽違3年復辦!山歌比賽報名太踴躍提前截止 2/10、11竹東客家戲曲公園登場

2023 年 1 月 28 日
白沙屯媽祖進香現場報名 人數已逾8萬人
新聞學客語

白沙屯媽祖進香現場報名 人數已逾8萬人

2023 年 1 月 27 日
加拿大多倫多新年藝術節 「台灣色」染布工藝展迎接兔年
新聞學客語

加拿大多倫多新年藝術節 「台灣色」染布工藝展迎接兔年

2023 年 1 月 27 日
寒流迎春 宜蘭太平山落米雪 歸隻山頭白雪雪仔
新聞學客語

寒流發威今再一波冷空氣 午後愈來愈冷持續到明天

2023 年 1 月 27 日
初四了!高公局預估車流量最大 多處路段恐塞到深夜
新聞學客語

大年初六國道持續塞車 公路總局:建議早上北上、下午南下

2023 年 1 月 27 日
一閃目行過百年个庄頭
藝所

一閃目行過百年个庄頭

2023 年 1 月 27 日

關於我們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簡稱客傳會,是中華民國公共媒體機構之一,由客家委員會資助,2019年成立;目的在經營文化傳播媒體事業,並傳承客家文化教育,基金會旗下有經營講客廣播電臺(Hakka Radio),是台灣第一個全國性的客語廣播電台,擁有台灣最多客語節目的音檔,以及最豐富的線上隨選收聽 (AOD),每日播報五節全客語新聞。

客傳會 2022 年新成立的客新聞 (Hakka News),屬於客傳會旗下的客家新聞傳媒平台。透過報導海內外重要新聞、客庄大小事,連結客家,期待更多人共下看見客家的美好。

歡迎在網路上追蹤與訂閱我們

推薦閱讀

強烈大陸冷氣團今報到 北部濕冷12度、下半天轉乾冷

2022 年 12 月 21 日
統一發票9-10月千萬獎4張未領 高雄超商買可樂幸運兒快現身

統一發票9-10月千萬獎4張未領 高雄超商買可樂幸運兒快現身

2023 年 1 月 19 日
速報/10萬人湧梨泰院爆「人踩人」 154人罹難、132人受傷

梨泰院悲劇/大型活動散場是最大考驗 醫提5大關鍵防事故

2022 年 10 月 31 日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
  • 服務條款
  • 聯絡我們
  • 講客電臺
  • 國客兒
  • 客傳會

Copyright © 2022 客新聞 HakkaNews - 屬於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View All Result
  • 客新聞
  • 1786平民戰士
  • 熱門
  • 即時
  • 焦點
  • 要聞
  • 生活
  • 客童話
  • 話題
  • 客庄
  • 專題
  • 藝所
  • 玩樂
  • 美食
  • 一等慶
  • 客站
  • 客影
  • 客人誌
  • 客傳會
  • 隱私權政策
  • 服務條款
  • 關於客新聞 | HakkaNews

Copyright © 2022 客新聞 HakkaNews - 屬於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All rights reserved.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