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5月的夜空精彩不斷,臺北天文館盤點,包括5月5日(一)火星通過鬼宿星團、5月2日(五)至8日(四)一連7天的寶瓶座η流星雨,以及5月24日(六)的金星合月等。
寶瓶座η流星雨是來自著名的哈雷彗星(1P/Halley)之殘餘塵埃,其特點為流星速度快而明亮,而且常出現持續數秒的「流星痕」。
臺北天文館預估,寶瓶座η流星雨的極大在6日(二)凌晨1時30分登場,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可逼近50,實際觀賞時,每小時約可看到20至30顆流星。輻射點在凌晨1時30分左右升起後,越接近天亮前流星也越多,在視野開闊無光害處以肉眼即可觀賞。

根據國際流星組織(IMO)預報,今(2025)年的極大期將出現在台灣時間5月6日11時。雖然發生於白天,但5月6日凌晨至天亮前仍是極佳的觀賞時段,而且當晚正值上弦月,月亮會在輻射點升起前落下,因此幾乎沒有月光干擾,今年的觀賞條件可說是十分理想。
根據NASA資料,寶瓶座η流星雨的流星速度可達每秒65.4公里。由於極高速,這些流星常會留下明亮的發光殘痕,可持續數秒之久。
臺北天文館整理出「觀星懶人包」,若想欣賞寶瓶座η流星雨,建議民眾前往遠離都市與燈光的觀測地點。輻射點預計於5月6日凌晨1時30分升起,自此至天亮前都是觀測的黃金時段。建議仰躺觀星,面向東方,盡量將整片天空納入視野。在黑暗環境中靜待約三十分鐘,眼睛適應後便能輕鬆捕捉一顆顆劃破夜空的流星。日出前,往東方還能欣賞到金星與土星與流星雨共舞的美麗景象。
除了流星雨,5月3日至6日間,火星將通過著名的鬼宿星團,其中又以5日最為接近。鬼宿星團(M44蜂巢星團),是位於巨蟹座的疏散星團。
這個肉眼可見如朦朧霧氣的星體,自古即被觀察記錄,在現代光害影響下反而少為人知。3至6日天黑後,在西方天空找到紅色的火星後就可以看到鬼宿星團,搭配雙筒望遠鏡觀察,宛如碎鑽般的群星更是美不勝收。


而24日的金星合月也不能錯過,此時-4.7等的金星亮度絲毫不遜於月亮,而且只要有20倍的小望遠鏡,就可以看出接近弦月狀的金星盈虧,彷彿「大月亮」旁的「小月亮」。
此外,5月6日是土星的「秋分日」,雖然遠在15億公里外的土星季節變化對地球毫無影響,但此時陽光直射土星赤道,土星環在沒有陽光照射的情況下,形同因黑暗而「消失」,也是難得的特殊景象,下次類似情形將發生於14年後,要等到2039年1月22日的土星「春分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