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在豬隻中傳播的H1N2流感病毒株,具有多項與疫情大流行符合的特徵,引起科學家的高度關注。《Forbes》報導,這種被稱為「1C H1N2」的「新型豬流感(swine flu)」病毒株,是一種源自禽類、適應豬隻後,現已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譜系。
研究人員指出,該病毒能感染人類呼吸道道細胞、在人與人間傳播,且大多數人現有免疫力無法有效抵禦。根據先前發表於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的疫情風險評估,此病毒被列為高風險類別。
A型流感病毒不僅感染人類,還可感染禽類、豬隻、馬匹等動物。
在豬隻中,主要流行H1N1、H1N2和H3N2等3種亞型,並根據其進化歷史,進一步細分為不同遺傳譜系。「1C」譜系首次於1979年在歐洲被發現,當時一種禽流感病毒跨越物種屏障感染豬隻,其基因片段更形成了新的病毒株。此後,1C譜系主要在歐洲和亞洲的豬群中傳播,直到近年才開始在人類中被檢測到。
據統計,2011年至2024年間,1C譜系病毒至少在全球人類中被檢出29次,其中近半數病例發生在2021年之後。這些病例大多為豬隻到人類的孤立感染事件,但其頻率增加令人擔憂。監測數據顯示,與豬隻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更容易暴露於此類病毒,凸顯人畜共患介面的傳播風險。
研究中最令人震驚的發現之一,是大多數人對1C H1N2病毒幾乎沒有免疫力。在美國成人血液樣本中,僅約三分之一的人具有可檢測的中和抗體,且這些抗體主要來自1950年前出生的人群,這可能與20世紀初流行的1918年類病毒的殘留免疫力有關。年輕世代對1C H1N2幾乎無免疫能力,且現行季節性流感疫苗對該病毒的交叉保護效果也極低。
實驗室測試顯示,1C H1N2病毒具備多項有利於人際傳播的特性。與2009年H1N1大流行病毒類似,它優先結合人類上呼吸道中的受體,這是「人傳人」傳播的重要特徵。該病毒在模擬人類呼吸道細胞中高效複製,並在不同濕度水平的氣溶膠滴液中保持穩定,模擬真實環境中呼吸道病毒的傳播條件。此外,該病毒的「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活性較高,這一特性與傳播力增強有關。神經氨酸酶是病毒表面關鍵蛋白,有助於病毒從受感染細胞中釋放並感染新細胞。
BREAKING
H5N1 D1.1 is adapting to humans.
There are now two CRITICAL cases BOTH with multiple human adaptive mutations (BC teen,Louisiana case).
A BirdFlu pandemic is coming our way.https://t.co/VAJr57rl7m https://t.co/0r7VCILSpd pic.twitter.com/kzYnCaD2aI— Dr Richard Hirschson (@richardhirschs1) December 27, 2024
為評估該病毒的跨物種傳播能力,研究人員以豬隻和雪貂(常用於研究人類流感的模型)進行傳播實驗。受感染的豬隻,被安置在與未受感染雪貂無直接接觸的環境中。雖然雪貂未表現出症狀,但所有雪貂在暴露後,都產生針對該病毒的抗體,顯示傳播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對2009年H1N1病毒具有免疫力的雪貂仍被感染,顯示現有人類免疫力,可能無法阻止1C病毒的廣泛傳播。
此病毒株2023年3月曾在台灣驗出,疾管署稱其為「新A型流感」。當時疾管署公布的資料顯示,患者是一名中部有豬隻接觸史的10多歲青少女,2023年3月中旬出現症狀,經過基因定序確認為H1N2v流感病毒,是國內史上第3例,研判有可能是豬傳人或環境中接觸病毒。時任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培養出流感病毒,但沒有辦法成功的決定它的分型,所以有後送到我們的實驗室完成了定序之後,確認是這個H1N2這個比較少見的新型A型流感。」
疾管署強調,這起個案3位同住家人都沒有類流感症狀,經採檢沒有遭病毒感染,農政單位前往個案接觸的養豬場採檢也未檢出病毒,研判應屬於散發個案。但有獸醫師提醒,新型A型流感是人畜共通傳染病,民眾接觸動物時最好戴口罩、勤洗手。
專家呼籲,鑑於1C H1N2病毒的潛在威脅,應加強對豬隻及相關從業人員的病毒監測,並加速開發針對此病毒株的疫苗與應對策略,以防範可能的疫情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