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澳洲維多利亞省上月一場燒毀約2千公頃林地的野火,導致棲息在此地無尾熊族群面臨嚴重傷病,當局近期在布吉賓國家公園(Budj Bim National Park)展開一場大規模撲殺無尾熊行動,過去一個月內,約有750隻無尾熊,遭搭乘直升機的狙擊手射殺,引發野生動物保護團體與議員強烈反彈,指稱從直升機上根本無法準確判斷無尾熊健康狀況,撲殺欠缺科學依據。
《Sky News Australia》報導,維多利亞省省長艾倫(Jacinta Allan)行動前已進行「廣泛評估」,目標僅針對「極度痛苦」的無尾熊,堅稱撲殺是「必要之舉」。負責監督這場撲殺的維多利亞省能源、環境與氣候行動部表示,許多無尾熊因野火影響已瀕臨死亡,撲殺是基於人道考量。
但無尾熊聯盟(Koala Alliance)主席羅伯遜(Jess Robertson)質疑,從直升機上無法準確判斷無尾熊的健康狀況,指控此次行動欠缺科學依據。
動物正義黨(Animal Justice Party)議員博塞爾(Georgie Purcell)批評,撲殺行動前,並未確認被射殺的母無尾熊身上是否懷有幼崽,恐導致未出生幼崽無辜喪命,「從直升機射殺無尾熊,完全無視是否有幼崽在母體的育兒袋中。」野生動物保護團體進一步指出,政府應優先考慮救援與治療,而非直接撲殺。
近年來,澳洲無尾熊數量管理問題備受關注。一項基因組圖譜研究顯示,全澳無尾熊遺傳多樣性正在下降,棲息地喪失與氣候變遷加劇其生存危機。2022年,澳洲無尾熊基金會(The Australian Koala Foundation, AKF)估計全澳無尾熊數量約在8萬至18萬隻之間,相較20年前的數百萬隻已大幅減少。
近年來澳洲的無尾熊棲息地也屢遭破壞。2019至2020年澳洲大火燒毀逾1700萬公頃土地,造成數萬隻無尾熊死亡,維省與新南威爾斯省受創最嚴重。部分地區因無尾熊過度繁殖導致植被破壞,當局採取絕育與遷移計畫。例如2023年自南澳袋鼠島(Kangaroo Island)遷移約500隻無尾熊至澳洲大陸。
無尾熊作為澳洲標誌性動物,其保護與管理一直是敏感議題。支持撲殺者認為,針對病弱個體的「人道處置」有助於生態平衡;反對者則主張應投入更多資源於棲息地恢復與非致命性管理。隨著基因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的下降與野火頻發,無尾熊的長期生存面臨更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