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4月21日安息主懷,享壽88歲,全球天主教徒深切哀悼。隨著他一生的篇章落幕,梵蒂岡即將迎來歷史性轉折,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將從5月7日起在西斯汀教堂召開。接任人選不僅影響全球近14億信徒,也牽動國際政局。

美媒點出5大教宗接任人選
在各界猜測教宗接任人選之際,數名樞機主教已浮上檯面,成為主要競爭者。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有5位樞機主教是最有望接任教宗的人選。根據觀察梵蒂岡的人士及博彩業者,下列人選最有機會成為教宗。
- 菲律賓籍樞機主教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
現年67歲的塔格萊,是亞洲領先的熱門人選之一,被視為延續方濟各進步議程的強力競爭者。他倡導包容及傳播福音,於2011年至2019年擔任馬尼拉大主教,之後被任命為聖座萬民福音部長,是在方濟各核心圈中受到信任的人物。
塔格萊的牧師風格,以及他和教宗方濟各的進步願景緊密契合而聞名,被認為是進步派代表,有媒體魅力且風趣,也是少數能流利使用英文的教會領袖,若塔格萊當選,將成為史上首位亞洲教宗。
- 義大利籍樞機主教帕洛林(Pietro Parolin)
現年70歲的帕洛林,是最具經驗的梵蒂岡官員之一。他自2013年開始擔任教廷國務院長(Cardinal Secretary of State),在樞機主教團中的地位崇高、外交事務方面扮演要角,包括與中國及中東國家政府的敏感談判。
帕羅林立場傾向並不偏左或右,被認為是教廷內理智的溫和派人物。他最近接受義媒訪問表示,每個人都能為和平做出貢獻,但絕不能透過踐踏人民權利而片面強加於人,否則永遠不會有公正和持久和平。
- 迦納籍樞機主教涂克森(Peter Turkson)
現年76歲的涂克森是教廷社會正義議題方面的知名人物,曾任「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Dicastery for Promoting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部長,積極倡導氣候變遷、貧窮和經濟正義等議題。
若他當選,將成為數個世紀以來的首位非裔教宗,寫下歷史新篇章。上一次出現非洲裔教宗是西元492年至496年在位的教宗哲拉修一世(Pope Gelasius I)。哲拉修出生於羅馬,父母都是非洲人,以神學著作豐富著稱,並積極主張慈善與貧者正義。
- 匈牙利籍樞機主教艾多(Peter Erdo)
現年72歲的艾多,是主要保守派人選、受人敬重的教會法學者,堅定倡導傳統天主教教義和學說,曾擔任歐洲主教團委員會(Council of the Bishops’ Conferences of Europe,CCEE)主席,強調神學正統性。
這位匈牙利籍神父,2003年由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紅衣主教。他屬保守派,反對離婚或再婚的天主教徒接受聖餐。對於希望教會重返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和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的保守派人士而言,艾多代表著教會政策可能與方濟各方針大相逕庭的重大轉向。
- 義大利籍樞機主教史柯拉(Angelo Scola)
史柯拉現年82歲,長年以來一直是教宗熱門人選。在2013年教宗選舉中,曾名列最受歡迎人選之一,但當年最後由方濟各當選教宗。史柯拉曾任米蘭總教區總主教,具有深厚神學根基,並受到支持教會集中化與階層制度的團體青睞。
史科拉的傳統立場,讓他成為那些希望教會擺脫方濟各改革路線者的理想人選,但他的高齡可能成為一大劣勢。

135名樞機選舉人 「後方濟各政局」可能延續
據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刊登在官網的文章,教宗葬禮結束後2至3週,樞機主教團(College of Cardinals)將在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舉行教宗選舉「秘密會議(conclave)」,這是選舉新教宗的高度保密程序。投票日當天,西斯汀教堂將被封鎖,並且把宣示保密的樞機主教們也鎖在裡面。
理論上每位受洗男教徒都有資格任教宗 但7百年來都是由樞機主教團互選產生
理論上,任何受洗的男性羅馬天主教徒,都有資格擔任教宗;但是過去700年,教宗一直是由樞機主教團成員互選產生。
歷來當選的266位教宗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歐洲人,而本名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的已故教宗方濟各於1936年12月17日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是1300年來,首位非歐洲籍教宗。
不同於一般習以為常的政治運作方式,爭取教宗大位的人選,不會公開表態有意角逐。關注梵蒂岡動態的觀察家,將有望成為教宗的樞機主教稱為「papabile、意即『可能當選教宗的樞機主教』」。
135位、未滿80歲樞機主教選出新任教宗
方濟各過世後,依程序,將由樞機主教團未滿80歲的成員互選產生下任教宗。根據梵蒂岡官網,截至4月6日,共有252名樞機主教,其中135名是80歲以下的樞機選舉人,由方濟各任命者達108位,多為其親信或理念相近者,這讓不少觀察家推論,「後方濟各政局」仍可能延續其路線。年滿80歲(含)以上的樞機主教,可以參加一般會議,提供意見與經驗,但不得參加秘密會議選舉新教宗。
具有投票資格的樞機主教,將秘密投票給他們屬意的人選,他們會將候選人的名字寫在選票上,然後投入擺在祭壇上的聖杯裡。若沒有候選人獲得所需的3分之2多數票,將進行另一輪投票,每天最多可進行4輪投票。
選新教宗短則幾小時、長達3年
回顧羅馬天主教會歷史,新教宗誕生所需的時間不一,有的過程僅需數小時,有的過程長達好幾年。2013年選舉教宗的秘密會議持續大約24小時,歷經5輪投票,最終方濟各脫穎而出。不過這個過程有可能會更久,例如13世紀的一次選舉教宗,秘密會議花了大約3年,而18世紀的另一場選舉教宗秘密會議、則持續了4個月。
西斯汀教堂煙囪冒白煙:新教宗誕生
完成計票後,所有選票將隨即丟進西斯汀教堂的火爐裡銷毀,這個火爐由梵蒂岡消防員事先安裝,第2個爐子燃燒化學物質可以產生黑煙或白煙,透過煙囪對外排放,藉此告知外界投票結果:黑煙是新教宗仍難產;白煙則是新教宗已誕生。

一旦選出新教宗,樞機主教團的一名代表將在聖伯多祿大殿(St. Peter’s Basilica)主陽台上,以拉丁語宣讀 Habemus Papam,意為「我們有了新教宗」,向成千上萬熱切等待的信徒宣布這一消息。
之後新當選的教宗選定自己的教宗名號(通常是為了向某位聖人或前任教宗致敬)並換上白色法衣步上主陽台,向信眾發表首次講話。至此,羅馬天主教迎來了新的領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