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梵蒂岡稍早發出聲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復活節隔天(4月21日)過世,享壽88歲。
梵蒂岡內閣大臣凱文·費雷爾樞機主教(Kevin Ferrell)宣布,教宗方濟各於週一早上7點35分去世。「今天早上7點35分,羅馬主教方濟各回到了天父的家。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侍奉主和教會,」法雷爾在公告中說道。
At 9:45 AM, Cardinal Kevin Farrell, Camerlengo of the Apostolic Chamber, announced the death of Pope Francis from the Casa Santa Marta with these words:
“Dearest brothers and sisters, with deep sorrow I must announce the death of our Holy Father Francis. At 7:35 this morning,… pic.twitter.com/De4pEZkvs9
— Vatican News (@VaticanNews) April 21, 2025
「他教導我們以忠誠、勇氣和博愛實踐福音的價值觀,特別是對最貧窮和最邊緣化的人。」「我們非常感激教宗方濟各作為主耶穌真正門徒的榜樣,並將他的靈魂託付給獨一的上帝和護民官無限仁慈的愛。」
教宗方濟各在今年(2025年)2月14日因為支氣管炎送醫,醫生在2月18日診斷出教宗患有雙側肺炎。方濟各住院38天後,返回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住所休養。
方濟各19日才和訪問羅馬的美國副總統范斯會面;最後一次對外露面則是20日搭乘教宗座駕,穿越聖伯多祿廣場人群,為聚集慶祝復活節的上萬名信眾送上祝福。
方濟各曾在1957年,在祖國阿根廷因嚴重呼吸道感染、切除部分肺部。近年,方濟各經常遭受呼吸系統疾病的困擾,2023年11月甚至因流感和肺部發炎取消了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訪問。
方濟各在2024年4月頒布新版《教宗殯葬禮儀規程》,曾要求簡化葬禮儀式,著重表達教會對復活基督身體的信仰。
教宗方濟各於1936年12月17日出生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方濟各在17歲那年感受到聖召,立誓成為神父。在1958年加入耶穌會後就一直在神學院學習,並在1969年晉鐸。
方濟各2001年擢陞為樞機,並在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3年辭職後,被樞機團推舉為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成為近1200年以來,首位來並非出生在歐洲的教宗。

以下為《梵蒂岡新聞》(Vaticannew)報導教宗方濟各4月20日復活節現身聖伯多祿廣場,為信眾送上復活節祝福,這也是教宗方濟各生前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親愛的弟兄姊妹,復活節快樂!」教宗方濟各於4月20日復活主日坐著輪椅來到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臺,以這句話問候聚集在廣場上的人們。他這次呼吸道疾病發作以來靜心養病,極少出現在公眾視線,而且將逾越節的各項慶典委託給幾位樞機來主持,並未事先通知是否出席。因此,他的這次出現讓人們格外欣喜。
復活主日彌撒結束後,受託主祭的科馬斯特里(Angelo Comastri)樞機、共祭神長們和參禮信友並未離開,而是抬頭仰望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臺,甚至是舉起手機鏡頭,期待教宗能夠出現。不負眾望,教宗親自出席並降福了羅馬城和全世界。頒賜降福後,人潮並未散去,此時教宗乘坐白色敞篷車來到廣場,現場信眾又驚又喜,興奮地高聲歡呼。途經之處,家長們紛紛將孩子舉起,遞給教宗降福。教宗的座車並未止步於聖伯多祿廣場,而是開上廣場前的和解大道,兜了一大圈才返回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
希望不再虛無縹緲
在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前,教宗發表了他今年的復活節文告,並將稿件託付教宗禮儀長拉韋利(Diego Giovanni Ravelli)總主教來宣讀。教宗在文告中表示,「在耶穌的受難和聖死中,天主親自承擔了世界的一切罪過,以祂的無限慈愛擊潰罪過。」「天主的羔羊得勝了!為此,我們今天歡呼:『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復活節繼抒詠)」從此以後,「希望不再虛無縹緲,望德不叫人蒙羞」(參閱:羅五5),而且這份希望「使人負起責任」。
「多少人對天主寄予希望,將自己脆弱的手放在祂強而有力的大能手中,讓祂把自己攙扶起來,邁上旅途:與復活主耶穌一起,成為希望的朝聖者。」
生命的慶節
「復活節是生命的慶節!」教宗如此強調,並重申在天主眼中「每個生命都是寶貴的」。教宗由此念及母胎中的胎兒、老人、病患的生命,「他們在越來越多國家被視為要被丟棄的人」。同時,教宗也關心那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和兒童,以及受到輕視的最弱小者、邊緣人士和移民。
在這日子,教宗期盼大家恢復希望,並且對他人有信心,包括疏遠的人、從遠方來的人、習俗和見解與我們大不相同的人,「因為我們都是天主的兒女」。
教宗說:「我渴望我們大家能再次期待,和平是可能實現的!」
心繫耶穌復活之地
放眼世界,教宗的目光首先落在聖地的聖墓。他寫道:「今年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在同一天慶祝復活節,但願和平之光照耀在整個聖地和全世界。」
「我關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基督徒的苦難,以及全體以色列人民和全體巴勒斯坦人民。蔓延在世界各地的反猶太主義氣氛日漸高漲,令人擔憂。與此同時,我的思緒轉向加薩地帶的民眾,尤其是基督徒團體,那裡的恐怖衝突不斷製造死亡和毀滅,造成悲慘且惡劣的人道主義處境。」
為此,教宗呼籲交戰方停火、釋放人質、援助百姓。人們「忍飢瘦餓,渴望有個和平的未來」。
惦記其它地方的受苦者
接著,教宗籲請眾人為黎巴嫩和敘利亞的基督徒團體祈禱,後者正在經歷「微妙的過渡期」。教宗敦促「整個教會以關懷和祈禱陪伴親愛的中東的基督徒」。
教宗也特別提及葉門人民,他們的人道主義危機每況愈下。「我邀請所有的人通過有建設性的對話找出解決之道。」談到「飽受磨難的烏克蘭」,教宗祈求復活主基督為該國沛降「逾越奧蹟的和平之恩」,並鼓勵有關各方繼續努力「達致公正且持久的和平」。
「在這喜慶的日子,讓我們也念及南高加索地區,並祈願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儘快簽署並落實最終的和平協議」,以達成該區域熱切盼望的和解。「願復活之光啟發西巴爾幹地區和諧共處的意願,並支持從政人士採取行動,以免加劇緊張和危機」。
此外,教宗也為非洲人民懇求「復活主基督、我們的希望賜予和平與安慰」。他們深受暴力和衝突所害,尤其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和南蘇丹,以及薩赫勒地區、非洲之角和非洲大湖地區。
沒有宗教自由就沒有和平
教宗掛念「在很多地方無法自由宣認信仰的基督徒」。他強調,「在沒有宗教自由的地方,或者在沒有思想和言論自由,不尊重他人意見的地方,就不可能實現和平。」
在這時期,教宗邀請眾人「不忘援助緬甸百姓」。他們「早已經受多年武裝衝突的折磨,現在秉持勇氣和耐心應對毀滅性地震的後果」。「讓我們為罹難者和他們的摯愛祈禱,由衷感謝所有慷慨投入救援工作的志願者。該國多方宣佈停火的消息,為全緬甸來說是個希望的記號。」
「我呼籲世界上所有負有政治責任的人,不可屈服於那令人封閉的恐懼邏輯,卻要運用手邊的資源來幫助有需要的人,根除飢餓,推廣那些促進發展的活動。這些是和平的利器,建設未來,而不撒播死亡的種子!」
教宗最後期許道:「在這禧年,願復活節也是個釋放戰俘和政治犯的大好時機!」「祝大家復活節快樂!」